浅谈小学低段数学学具使用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陈煜淇
【摘要】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针对课堂上知识的伸长处、思维的受阻处等,通过操作学具来突破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活泼好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学生在非使用学具的听课时候经常触摸学具、被学具吸引;不会整理学具,大部分时间是无效使用学具;学具使用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上课时间等,这些情况都影响着学具的有效使用。
【关键词】小学低段 数学学具 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这一过程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与恰当的应用,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而学具操作正是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最好的方式,能让学生通过眼看、手摸、仔细观察、亲身经历参与数学活动并获得体会,以获得更好的数学体验。
一、有效学具操作的价值
低年龄阶段的儿童正处于直观形象的思维水平,使用学具能够帮助他们有效的由直观形象向抽象思维进行过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1.使学生养成准确高效摆放物品的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弱,整理物品有一定的困难。有效的操作学具,能让学生了解如何快速整理物品,懂得拿、放都需要有一定的位置和方法,时间一长,规矩自然形成,摆放其他物体也不会再杂乱无章。
2.提高學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操作学具时要边摆边说,和同桌讲述学具操作过程时需要组织数学语言,汇报展示时也要思考如何说其他同学能听懂,低年级学生尽管需要教师的示范指导,但多训练几次也能够独立表达。长此以往坚持下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看见学具很新鲜,会产生很强烈的兴趣。若老师定好规矩,仔细引导,告知学生只有认真听课的同学一会才能操作学具,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操作学具的过程其实就是抽象——直观——抽象的过程,借助学具来理解数学问题的本质,真正弄懂后再脱离学具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增强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策略
无效的学具操作会成为课堂上的负担,不但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致使课堂一团糟。因此,思考如何使学具操作变得更有效是十分必要的。
1.注重使用学具操作内容的有效性
低段相对高段来讲,更需要学生的直观思维,动手操作的内容相对较多,因此,教师应清楚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学具操作,什么样的操作内容不适合学具操作,并清楚不同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具,这就要求教师要钻研教材、教参,积极备课,做到心中有数。
2.明确学具操作目的
在课堂上,任何一个教学环节都不应该是盲目和无准备的,因此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在哪个阶段下操作学具是最有效的?只有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才能让学具操作更好的发挥其作用。在学具操作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便操作边思考,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操作学具。
如在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操作学具的目的就是理解凑十法,因此应在计算两个加数的和时操作学具,通过边操作边讲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理解“凑十”的计算策略和进位的计算道理。
3.注重学具操作中巡视指导的有效性
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能会在学具操作的过程中有玩弄学具、讲话等现象,因此,应注重学具操作中巡视指导的有效性。针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应及时给予帮助,并鼓励周围较好的同学帮助他;针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应鼓励其创新,多想不同的可能性,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较好的发展。
4.恰当的示范和点拨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要脱离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规则或者规范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许多学具操作是没有规律的或者是慌乱的,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示范、偶尔点拨,确保每次操作认真有序的进行。
如在分物游戏活动时,需要学生用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摆法,有学生摆的圆片是相互对齐的、间距是均等的,但是有的学生却是有高有低、间距有大有小;有的学生第一次是两个两个地摆,放在了第一行,第二次是三个三个地摆,放在了第二行,可有的学生第二次摆的直接放在第一次的后面,让人无法了解每次摆的圆片数和摆的次数。为此,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可让一名摆的非常好的学生到前面展示,询问学生他好在哪里,也可以亲自演示,和学生讲清摆圆片的方法,让学生的学具操作更加的有序和规范。
5.边说边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边说边摆,能有效的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通过实际的动作与语言相结合,提升其思维能力。如在讲解“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计算9+5等于多少,让学生学会边摆边说:把5根小棒拆成1根和4根,先用9根加1根等于10根,再用10根加4根等于14根,所以9+5=14.让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会摆,会说,了解算理,真正的学会知识。
6.注重学具操作时间的有效性
低年级的学生没有时间观念,加上好奇心强,动作速度慢,操作学具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应注重学具操作时间的有效性。在学具操作前,教师应明确告知学生活动进行几分钟,学具操作中,适时提醒学生距离学具操作结束还有多久。既要避免操作时间过短而流于形式,又要防止操作时间过长而主次不分,使学生深刻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新知,牢固记忆。
7.注重学具操作评价的有效性
低年级的学生对课堂行为规范以及对错还没有准确的概念,因此每进行一次学具操作活动,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了解什么地方做的好什么地方有待改进,以促进学具使用的有效性。当然,评价的方式和内容是多样化的,本文只举一个例子进行阐述,如在进行《数花生》这一课时,需要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00粒花生2个2个地数、5个5个地数等。在操作活动结束后,我是这样评价的:“首先,要表扬1、2、3小组的同学,都能够认真的进行数花生的操作活动,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其次,要重点表扬中间两组的同学,在数花生的过程中一次都没有让花生掉到地上,说明你们很厉害,已经学会怎么样控制好这些花生了。还要表扬能按照一定顺序去数的同学,这样数的时候才不容易出错。最后,要表扬的是看到老师给你们比手势的同学,说明你们完成任务后,一直安静的做好看着老师,非常棒。”通过这样的评价活动,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学具操作的效率,获得理想的学具操作结果。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表述,总的来说,学具使用的有效性要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学情来选择适应自己班级情况的策略,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银燕.小学数学学习中学具使用有效性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报,2015,(06).
[2]潘正洪.浅谈一年级数学学具使用的有效性[J].教学实践,2012,(06):53.
[3]周玲.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观察操作与思维发展[J].教育改革,2010,(05):5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536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