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实训其实就是指职业技能的实际训练,一般是职业学校按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设置的实际操作训练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把专业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让学生达到毕业的标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电子电工专业旨在通过教授电子技术和电气工程的基础知识,来培养电子产品与设备的装配、调试以及维修的技术人员。主要研究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 实训;电子电工;中职教学;重要性
  电子电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拥有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经验,才能熟悉掌握该专业的理论知识应用过程。通过实训,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操作流程,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学生有着多方面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一、实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电子电工这个专业来说,由于专业的课程都趋向于实践和应用,所以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会让学生产生枯燥和无聊的感觉,不能够拥有积极的学习热情,甚至会因为长时间的知识灌输,让学生产生抗拒和厌恶的情绪,不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时候还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压力。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虽然还有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存在诸多规矩,实验器材是有限的,实验步骤是固定的,实验操作是受限制的,这就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实验的权力,只能根据教师的实验进行模拟学习,没有任何的发挥空间,这样的实验教学依旧不能营造带动学生学习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学习的兴趣。
  但是,实训与课堂教学以及实验教学都有所不同,它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和开放的实践活动空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丰富多彩的实际操作,扩充自己的知识。此外,能让学生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原来是存在特殊魅力的,在多个方面应用之后会产生天差地别的效果,让学生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发挥的具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对本专业的热爱之情。
  二、实训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自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今电子电工行业的竞争压力十分巨大,各大企业都愿意聘请具有高创新能力的员工,以此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力,达到市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同时获得更大的市场回报。这就导致在中职等职业学校当中,必须要以创新意识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之一,让学生更符合企业的需求。
  而实训就恰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训当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对实际的操作和设备进行改进和提高,来达到更好的目的。比如在設计电路的时候,学生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和研究,挖掘最优的电路设计,保证使用最少的元器件,实现相同的功能,甚至实现更多的功能,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为将来进入企业工作后的技术改革和技术革新做好铺垫。另外,在实训过程中,由于对学生的操作和技术要求有着严格的标准,因此能够锻炼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产生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让学生的创新过程也能更科学、更安全。
  三、实训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传统的专业课程当中,教学手段对学生来说既没有新鲜感,又没有实际的教学意义,让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专业知识的灌输,而缺乏实践的操作能力,这样的学习过程很难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难让学生产生在生活中动手实践的观念。
  而实训就恰恰给予了学生这样的机会,在实训过程中主要是以实际操作来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程度,让学生拥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在电子电工专业中,需要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电子电工技术两方面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才能逐渐提升。比如学生需要掌握电子电工电路调试的能力,也需要学会根据要求绘制电路图,并且完成电子元器的组装和焊接,最终掌握技术,这些都是需要动手实践才能充分掌握的内容。
  四、实训是对学生学习的重要补充
  实训不仅仅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也是二次补充学生专业知识的关键过程。通过实训,让学生能够把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更容易记忆和理解原来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专业程度进行了深度和广度的扩展,帮助学生获得更高的专业要求和标准。在电子电工专业内,主要以强弱电分为两部分内容,比如在强电方向的实训中,学生要掌握电机的多种制动能力,就必须要对其中的每一个元器件进行了解,并且对于这些元器件的功能和特性进行清晰的分辨,这个过程就再次补充了课上所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找到了知识的重点,并且完成了更牢靠的记忆。这就意味着,实训其实是对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补充,通过实训,能够完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广举.实训在中职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13).
  [2]姜建锋.实训在电子电工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究[J].电子制作,2014(1).
  [作者单位]
  常熟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
  (编辑:张佳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65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