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王亚明
[摘 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阶段,因此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从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思考问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即是如此。对高等教育强国和学习共同体这两个概念进行简单的介绍,并且分析在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进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具体方法,在帮助高等院校进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也能有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工作的开展。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强国;学习共同体;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8-0146-02
为了不断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早日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我国政府制定了推动“双一流”高等院校建设的总体方案,并且在方案中指出:我国将在21世纪中叶实现建成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目标。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各个高等院校都应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有效改进当前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突出学生在高等教育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获得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对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进行了研究。
一、高等教育强国和学习共同体概述
(一)高等教育强国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必然要求。2015年,政府提出的建设“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总体方案,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明确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重要
方法。高等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需要我国拥有部分能够跻身世界一流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科,但是同样应该看到,只靠少部分“双一流”高校的建设是无法整体达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的。建设高等教育強国,需要全国高校的共同努力,只有在全国各地区高等院校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不断提升我国高等院校的整体水平。
(二)学习共同体
所谓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和助学人员共同构建的一个学习团体,该团体的主要任务就是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经由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交流、资源分享等,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学习者和助学人员的共同提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主要以教育本质论、社会互动论、协作系统论等作为其理论依据,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出现不仅对传统的教育理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增进同学友谊、推动教师的专业进步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主要涉及知识构建、意义的认同与协商、身份形成这三个方面。知识构建是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基础条件;而意义的认同与协商则是保证学习共同体顺利运行的主要依据;身份形成则是学习者通过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活动获得了相应的社会性发展的一种表现,同时也表明学习者充分融入了学习共同体中。
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人类的知识建构离不开社会文化情境,人类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与他人形成交互,并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了知识建构的目的。另外,该理论还认为学习其实是一种参与性的实践活动,同时知识的流动需要通过人类之间的各种交互活动才能实现,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恰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进行交互活动从而实现知识建构目的的场所。
意义的认同与协商,其实就是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实现学习目标的一个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接受很多新的知识,而在知识接受过程中,学习者必然会对其存在一定的疑问,而学习者在与他人交互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意义协商,最终实现对知识的认同。
学习者在加入学习共同体后,其身份会从新参与者逐渐转变为老参与者,其参与程度也会从局部参与逐渐转变为充分参与,而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者在学习共同体中的一个身份形成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与共同体中的其他成员之间相互交往、产生关系的一个过程。
二、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
(一)坚持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想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在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都意识到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国内教育发展情况,在这一形势下,我国政府也加快了教育发展的步伐,全力支持“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工作,同时对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想要不断提升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就必须注重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而学习共同体其实就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整体提升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全国所有高校应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提升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全国高校应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且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这样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相关部门应做好高等教育规划工作,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并且保证其层次、结构的合理性。各个高等院校则应明确自身的定位,并且保证定位的合理性,尽量避免“同质化”发展的现象,根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进行学校定位,从而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发展。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由于高等教育强国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学生则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对象,因此必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有可能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其建设过程中,由于各个高等院校的具体需求和教育特点都有一定的差别,其建设模式也必然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任何学习共同体模式都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同时也教师为主导,才能保证其构建效果。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趋向于平等,通过共同的实践和探究来达到学习目的,而且学习共同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性,既是学习者,又是助学者,因此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促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方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在学生当前状态下持续发掘其自身潜力,从而推动其全面发展。
(三)创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
在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注意创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课堂文化就是在课堂教学时,在师生互动的条件下,形成的课堂氛围、师生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精神气象等的综合。高等院校只有形成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以及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思维创新的课堂文化,才能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升其教育质量的目的。而“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知识传授和学生价值塑造、能力培养这三个工作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目的。
而想要创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学客观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开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素质教育;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构建合理的新型课程体系,并且做好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更新换代工作;对当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利用问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积极应用当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四)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
在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高等院校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式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将学习和研究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可以达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另外,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民主和平等特点,教学方法则是具有探究性的特点,而教学内容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思辨性,教学评价方式则是更加多元化。这一系列的改变,不仅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有利于创建新型课堂文化,对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学习共同体构建是提升高等院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实现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而在高等教育强国的视角下进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应始终坚持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同时还要积极构建“三位一体”的课堂文化,创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只有做到了以上几点,高等院校才能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来提升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诸葛姝含.试论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
[2]廖小明,李东航,吴小丽.基于新“国培计划”实施的思想品德学科学习共同体构建实证调查分析[J].教师教育学报,2018,5(1):47-56.
[3]张炜,万小朋,张军,等.高等教育强国视角下的学习共同体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7(2):1-3.
[4]张红波,徐福荫.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相关因素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70-76,103.
[5]黄芬.利益共同体视角下民办高等教育产学研合作联动机制的构建[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5,17(6):9-11.
[6]董婷.基于历史方位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分析与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2):185-186,190.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85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