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学生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目前教学的最高境界。现今的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意识是指对个体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所以,培养信息意识是必要的。通过对信息意识培养的透析和重要性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意识;信息能力
   面对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须要做出改变,向素质教育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在培养方法上有所突破。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重要性
   人类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从本质上讲,能源、物质和信息是三大战略资源。在农业社会时代时,人们主要是利用物质资源;在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充分利用物质和能源资源;今天,人们步入了信息化社会,谁学会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谁就掌握了有利的条件,信息意识是对性质、位置、价值和功能的了解和反应。它决定了人们捕获、判断知识的程度,是自动对信息进行感知的体现。
   信息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对信息有独特、灵敏的感受,及时抓住信息,并可以察觉别人察觉不到的东西;(2)对信息的注意力足够久。对信息的关注力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其他因素的限制,一张简单的照片、一行简单的数据,甚至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都有可能会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3)对信息的价值有自己的判断,不会人云亦云。可以在烦杂的现象中识别和选择最具价值的信息。
   二、培养学生信息意识的相关策略
   在核心素养的倡导下,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体验,这样可以避免直接将知识丢给学生。信息意识本质上是内在的,是一种隐藏的知识,往往存在于实际的生活中,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如果仅仅靠教师来引导,那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感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过程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在探究和体验中掌握知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就必须要对信息有所感悟。目前,高中生有繁重的课业任务,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课堂时间或空闲时间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掌握一些信息方法和提高认识的措施。
   (一)培养信息意识的前提是科学的认知
   信息意识的到来是信息时代的历史需要,信息新时代作为最新和最宝贵的知识体现,经济竞争、科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让学生了解信息,增强意识,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
   目前世界上的各大时报访问量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一个时报平台,一天的信息量相当于近代时期一个人一生中所得到的全部信息。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络成了获得信息最普遍的途徑;另外,目前的科学技术每天都在变化,这就使信息意识和时代的发展是相通的,也意味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淘汰几率也会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选取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教学内容,适应目前高中教学的需要。
   (二)适当的案例可以开发信息意识
   开发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是培养信息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信息的敏感度一般体现在知识和应用能力上,所以它不太容易用语言来表达。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是很重要的,这可以激发学生对信息的浓厚兴趣,开发学科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兴趣,优先考虑贴近生活的案例,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建立起学生对信息的兴趣。
   例如,现在部分学校都有职业生涯规划的活动室,特别是省级示范性高中校。你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为什么要建设职业生涯规划活动室?我们学校有吗?我们地区哪些学校有建?职业生涯规划与新高考有什么联系?福建省新高考政策出台,你们了解吗?“3+1+2”中,1指的是什么,2指的是什么?所选的科目与职业生涯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就会开始讨论,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信息,培养信息意识,从而形成核心素养。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信息共享,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意识的培养尤其重要,信息意识可以为社会和自己创造巨大的价值,有着无穷的魅力。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注重策略、方法,注重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感悟、强化,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贝姣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下),2017(24):208.
   [2]基于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下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电脑与信息技术,2018,26(5):80-82.
   [3]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87-88.
  编辑 冯志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2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