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烹饪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在中职教育中,烹饪类专业具有实践性与技能性等比较突出的特点,要求该专业课程的教师要培养出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如现代学徒制这一特殊的模式已经逐渐在中职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渗透与运用,在其引领之下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可实现中职院校烹饪类专业教育的创新变革。
[关键词] 中职教育;烹饪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对传统学徒制的优势进行了继承与发扬,可以说是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很好地发挥人才培养价值,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探索如何站在现代学徒制的角度来优化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意义
传统学徒制一般以师傅言传身教为主,即师傅会在真实情境下为学徒演示和讲解具体的操作内容与要领,而学徒需要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在师傅的指导与点评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现代学徒制则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传统学徒制的优化模式。现代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具有比较明显的现代性,学员既要完成传统学徒制下的学习任务,又要扮演好企业中的角色,做好岗位任务。现代学徒制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校内实训,另一种是校外实习,都是快速实现工学交替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来促使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而企业自身也能够结合实际的发展需求来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能力,可保障职业院校的人才输出质量。
因此,现代学徒制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可将其引入烹饪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优化培养模式。
二、现代学徒制下的烹饪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构建优质的双元制课程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下,烹饪类学生需要参加的企业实践课程应该占据其总课程的一半以上,要确保该专业的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使其可以在“做”中学。为此,中职院校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双元制课程体系。通常而言,该课程体系需要由企业技术人员、院校教师以及课程开发专家等,包括加工、切配、冷菜制作、热菜制作、面点制作、蒸煲菜制作以及厨房管理等方面的烹饪课程。这些课程都需要企业实践课程与中职院校烹饪类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的衔接,让学生在工学交替的过程中进行一体化的学习,在促进学生提高的同时,还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实践经验。
(二)采用高师精徒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中职院校要落实现代学徒制来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可采用高师精徒的模式来进行人才培养教育。通常在选择师傅时,要保证师傅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与工作经验,要求其足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烹饪技术。同时,师傅要具备高尚的品质,要在学徒制的开展过程中以身作则,并做到以德服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其形成良好的职业修养。在这方面,中职院校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加强双师型教师与企业师傅之间的交流,让烹饪类课程与企业的理论课程有机的衔接,让学生能够在师傅的带领下合理地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实践岗位上。此外,在现代学徒制下,中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师傅的选拔,也要注重学徒的选拔。例如学院可以积极地开展厨艺比赛,让学生能够成为“精徒”,并且脱颖而出,激发学生的悟性,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使其可以在高师的带领下达到精通烹饪的学习目的。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
中职院校要完善现代学徒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则需构建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使其成为考量烹饪类专业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尺。在现代学徒制下,学生需要接受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与评价。一般而言,这一质量评价体系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包括学校评价、企业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等,有利于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优秀评价模式以及引导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而该质量评价体系的考核与评价内容既要包括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又要包括职业资格认定考试、烹饪技能大赛项目评定、毕业宴席设计与制作评定等方面内容,只有考核合格的学生才可以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为其以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也难以满足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需要。因此,中职院校有必要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变革。为此,中职院校要积极地建立起优质的现代学徒制,并站在现代学徒制的角度来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吴非,刘训龙,刘居超.烹饪人才培养与现代学徒制融合初探[J].黑龙江科学,2019,10(3):74-75.
[作者单位]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编辑:温子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0963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