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小班额教学优势的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多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出生率大大降低,小学生入学率也步入了低谷状态。再加上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大部分学生流向城镇学校,因此班级人数锐减,自然缩减成小班额,甚至微小班额。在这种客观环境下,以及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高要求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顺应国家教育改革,我校联合本区的小学校,组成微小学校联盟教研机制,拟定了《发挥小班额教育优势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
班级人数少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所以这项课题研究的突破口就定在了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班额教育的优势,克服小班额教育带来的不利因素。
一、提升课堂参与,克服动力不足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旨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差异要求和评价形成人人参与学习交往的生动局面,真正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不断发展自我。
二、学会合作,激发活力
在小班额教育中,因学生人数过少,缺乏竞争意识,无求知求进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利用教育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特别是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引导使学生由无竞争,到发生激烈竞争,讨论和解,使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在教学活动中,通常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环节、效果等进行分组。
一般按照:“(1)提出学习任务;(2)启发独立思考;(3)创设情意,导入讨论;(4)巡回观察,及时调整;(5)全班交流,相互评价;(6)围绕课题,深入学习。”这六个方面进行教学,使其通过参与活动,找到自信,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分层教学,提升人人
分层教学应用在小班额课堂教学中,就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有区别的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可分为A、B、C三个层次的不同基础,对他们提出不同要求。
分层辅导也是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辅导。对A类学生重在指导自学提高,对B类学生重在化解難点,开发非智力因素,对C类学生重在补缺补差。
四、培养兴趣,挖掘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乐趣,从乐学到爱学。
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挖掘其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教师要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对学生施之以爱,使其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关系。
创设乐学情境,挖掘和发挥教材内蕴的魅力,激发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尽量采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实物演示、音乐渲染、图画再现、幻灯录音、编导游戏、动静结合等,使学生处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状态。
发挥课堂的评估和反馈作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与进步之乐。在课堂教学中,要利于信息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的结果,及时受到表扬和鼓励,用成功的快感去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乐在其中。同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进行分层评价。
五、提高活动频率,展现自我
在小班额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发展个性,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课内教学活动。可采用各种教学活动方法,如:(1)质疑讨论;(2)分组辩论;(3)游戏竞赛;(4)角色表演;(5)图表示意;(6)歌曲配唱;(7)实践操作等。
课外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封闭在课堂内显然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即使是课堂教学,也必须课内外结合。可根据教材重点及学生实际,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说说、唱唱、跳跳、玩玩、做做中复习教材内容,发展智能和综合能力;
六、激发创意,培养潜能
在小班额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打好基础,即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
民主、活泼的教学氛围,是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师摒弃“师道之尊”的旧观念,与同学们平等相处,把自己看成是班级集体中的一员,使学生敢于与教师亲近。教师要注意教法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教师的求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重视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求异思维等创造性思维。例如:语文课结合教学,可让一个人把同一事物、站在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也可让多个人对同一事物进行观察、分析。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
七、多样评价,感受快乐
在小班额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小班学生少的优势,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和方法,让评价不仅成为教学质量的反馈,教学调控的依据,而且充分发挥其激励和导向功能,促进学生积极提高和发展。
总之,小班额教学能使每个学生享有老师的同等关怀和训练,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现,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领路人,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与友好的伙伴,通过亲密的合作关系,使学生的行为能够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守时惜时,懂得感恩,学习上能学会倾听,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利于孩子的个性发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34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