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学生写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是我国语文教学一直思考的问题。许多研究者指出,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开展阅读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信息论的思想当中,阅读过程是人们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过程就是一个人信息输出的过程。在当前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注重学生的阅读教学,相比之下忽略了学生的写作教学,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虽然从阅读教学中掌握了较多的语言材料和语言艺术,但是在实际写作中却无法进行有效运用。读与写之间的转化能力较弱,严重缺乏对读写结合与转化的经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能力
一、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重视训练忽略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追求升学率为学校带来的名誉,老师响应学校号召最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家长按照传统思路着重关注学生分数高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校的语文教学。导致教师在从备课阶段就只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语言艺术的精彩。学生在这种思路的引导下,也更加在乎本篇课文考试可能考到的重点,忽略了语感和文字敏锐性的培养。于是初中语文课堂的氛围变得十分呆板,本来应该是感受激昂文字带来的乐趣,变成了抄写单词和背诵课文,本来是感受文章情感却变成了习题训练。在反复训练中,学生可能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表达知识和技巧,但是却对语文失去了兴趣,语文课堂压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许多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如果对语文老师有意见,学生甚至会讨厌语文。
2.语文阅读课文浮于表面
我国许多初中语文教材不仅包含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所选择的文本都有着语言艺术之美,更蕴含着作者的写作精华。这些优秀的语文课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但是,有些初中语文教师没有充分关注语文教材的这些方面,没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运用,无法挖掘教材的语言艺术之美,最终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浮于表面。有些语文教师虽然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文的情感没,但是往往摆脱不了教学参考书的限制,并没有引导学生自己肚子去探究文章的情感之美。
3.追求语文教学形式,忽略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引入一些新式的、更加活泼的教学形式,提出课堂教学形式应当多样化,活动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初中语文课堂上,为了寻求开展更多活动,一些老师盲目开展活动,这种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的方式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课堂形式虽然多但是如果没有为教学目标服就没有实际的意义。有些老师为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一节课安排了许多次的讨论,而谈论的问题十分简单,耗费过多的时间去讨论,学生不仅不感兴趣,也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本身目的在于节省教师板书时间,立体呈现课堂知识。但是有些老师却使得现代化媒体手段成为课堂的主角,一味地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但是却让语言、文字成为了语文课堂的配角。这样必然无法突出语文课堂的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加以利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然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二、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策略分析
1.运用阅读教学提升写作境界
在教育部颁发的《2001年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当中,对初中阅读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建议,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驗,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这一建议进行分析,这正是要求初中语文教学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这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必要步骤。通过对当前我国初中生写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立意不高是许多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学生阅读面窄,个人的文化底蕴不足,文字审美能力下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原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加强阅读教学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写作境界。在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当中,存在许多呼唤生命、敬畏生命等
2.创设合作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新课标实验稿中提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其中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仅符合新时期教育改革中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需求,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与同伴之间合作学习,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及数据整理、表格描述的方法,所以我首先为学生播放不同电视台或者不同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音频课件,然后询问学生收视率的数据是如何得到的,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以小组为例并给出相应的条件如:选择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其中包括:娱乐、新闻、影视、动画等,然后收集小组数据做成表格并求出百分比最后进行表述。由此通过合作情境的创设,引发了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创设实验情境,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学科具备一定的探究性与实证性等特征,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把握数学学科特征,根据实际教材转变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操作,来强化学生数学思维,并且在实际论证当中,掌握有效的数学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就应该为学生创设实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自主实验,探究数学问题从而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呈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 例如,我们在学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统计调查》一课时,在学生搜集了相关数据之后,引导学生自主动手画出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以此来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而学生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我记录了以下图形。
通过学生们自主动手实践,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达到了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的目的。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推理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在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逐步创新教学模式,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其中情境教学是一种常见并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育中应用比例较高,其能够针对教材以及学生的根本情况,创设多元化学习情境,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氛围当中,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基于此,笔者就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进行的深入探究与分析,并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观点和建议,希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庄昌艳.浅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读与写,2016,(05):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092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