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的教育”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历史学科有着其学科特点,即从时空上来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一特殊性常使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显得很被动,再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原本已成历史的知识变得更加枯燥,历史就成了一门单调乏味的学科。而改变这一情况,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不二法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活的教育》一文中就对如何进行良好的教育做了很好的阐述,他认为教育要突出一个“活”字。陶行知说:“活的一字,比一切什么字都要好。”细想一下,的确如此。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有如下几个方面。
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思考
陶行知先生說:“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更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思维是否动起来,关键取决于问题的设计与生成。所以,历史教师应该围绕目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而不是那种表面的、肤浅的、是非式的提问。教师每设计一个问题时都应该想道:要使学生记住什么历史知识?理解什么历史现象?对这一历史现象有怎样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贫富分化”时,笔者没有按照传统方法先告诉学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开始出现了,然后人们之间的贫富差距也就随之出现了。或许这样讲述也能把知识点说清楚,但学生能接受多少就不得而知了。于是,笔者就设置了一个问题链。第一个设问:“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在一个原始森林,又冷又饿,想打只猎物充饥,可一个人又打不着,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办?”大家都说:“合作捕猎,分享猎物。”对,那个时候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只有靠互相合作才能生存下去。第二个设问:“当两人吃饱后,瘦子觉得胖子在捕猎过程中行动不便,出力比较少,约定以后的捕猎过程中瘦子多分一些,胖子少分一些,你觉得长此以往,会产生什么现象呢?”有的同学马上就明白了:“瘦子的收获越积越多,这就出现了贫富分化。”这样,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自己不断地思考寻求答案,而且就把一个非常枯燥的问题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了他们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
我们所在的教学区推行“学程导航、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笔者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和探索,在合作中体验历史、积累知识、丰富经验,不断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例如,“我是老师”是笔者屡试不爽的一个活动:课前围绕教学目标明确一定的教学任务,然后由小组进行分工准备,每组的组长负责分布任务,每个组员都分有备课、明确问题、查阅资料、整理答案等工作;课上就由各组择优选出“小老师”正式上课,其他同学点评。由于相互之间都不陌生,课堂常常问答活跃,知识面展开得比笔者预想的还要丰富,学生们也乐于接受。虽然这一形式难免有偏离主题的现象发生,但只要调控得当,收获还是比较丰富的。学生们不仅主动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也明白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还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苦与乐……这种形式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历史教师课前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课堂给予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帮助。
围绕目标,十八般武艺齐亮相
平实的文字和乏味的讲述在课堂中丝毫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我们明白:历史是不可能重演的,但是我们可以在历史课上重新演绎历史,其方式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历史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多,如扮演角色体会情境、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于是,笔者的课堂上就出现了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画作的投影,讲述巴黎公社时一曲《国际歌》歌曲的播放,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影片的放映,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诗歌的朗诵等。这些手段一旦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联系生活,让历史不再遥远
陶行知先生说:“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大自然有许多活教材,例如解剖花草,研究其中奥妙,看它的构造,小孩很感兴趣。这不但使儿童获得真知识,还引起他们的快乐。”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考验,需要博古通今,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需要对知识乾坤大挪移。例如,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中提到人物张謇时,笔者就在课堂上拿了一个陈旧的颐生酒瓶,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结果这节课上得很轻松,这酒瓶就像在告诉同学,历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遥远,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历史存在。
历史关于过去的知识,是了解现在的钥匙。有许多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时事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教学晚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条约时,笔者适时地将“钓鱼岛事件”引了进来,学生们的情绪空前高涨。这使我明白,将经过筛选过的热点时事运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摆脱教材所限定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能穿梭于时空的走廊,既能在课堂上学到历史知识,也能帮助学生关心和了解国家大事,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进而增强学生的时代感和学习历史的使命感。
“活的教育”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妙药良方,这需要教师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去组织教学。只要课堂能“活”,学生便能学而不腻,教师便能教而不倦,历史便不再是一门“死去”的学科。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开发区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368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