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揭动力。为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不断造就大批高素质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而要实现这一历史伟大目标,必须不断推进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 思维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实质,是教育的本义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信心
  自信本属于一种非智力的心理因素,然而它对人的思维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作用,它可以激发思维,引起人的创新冲动和激情。一个没有自信的人,是很难谈得上创造的。一贯以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就是课堂的中心,是教学的权威,学生是单方面的发展,一直都是孤独,单调,被动的学习。但新的课程改革下,应建立新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营造创造性的环境。即要把“老师讲堂”变为“生命课堂”。生命课堂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充分给学生一个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大平台。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同学生成为真正的伙伴,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俯下身来与学生对话,眼线与学生的眼线在同一水平上,这样才能真正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资源的服务者,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智慧之门。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为了解我校七年级学生的人生理想现状,你准备怎样做?这个简单而又切合实际的问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做法,只要答案合理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使学生做真正的主人,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创新表现在敢于对现存的事物提出质疑,寻找别人看来完美无缺的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之处,甚至敢于大胆批判和否定常人看来非常合理的东西,破除常规,锐意进取。在数学知识点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常人看来不能,有的同学提出见解:“能。”我给予支持和鼓励,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求知精神。
  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独特性即新颖性,就是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和思路思考问题,不复制别人的思考,也不重复自己,不囿于过去的解题思路,思维角度、方法、路线。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其中数学的逆向思维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思维。人们习惯于沿着事物发展的正方向去思考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其实,对于某些问题,尤其是一些特殊的问题,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易而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这就是逆向思维和它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形象性
  图形和图表能大量记录、传播知识信息,它对思维的启迪显示出艺术辅助思维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功能。创造离不开想象,而想象属形象思维。古希腊哲学家阿波罗尼斯说:“模仿只会仿制它所见到的事物,而想象连所没见过的事物也会制造。因为它能从现实里推演出理想。”形象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
  五、培养学生思维的兴奋性
  诱发创造兴趣是培养能力的起点,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有一次,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清教授在德国访问一位有名的德国数学家在电车上给他出了一道题:“甲、乙两人相向而行,距离为50千米,甲每小时走3千米,乙每小时走2千米。甲带一只狗,狗每小时跑5千米,狗跑得比人走得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跑,碰到甲后又往乙方向跑,这样继续下去,直到甲、乙两人相遇时,这只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同学们见到这道题,有的对解名人的题目感兴趣,有的对可爱的小狗而兴奋,为小狗出力,能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培养了多方位的思考方法。
  此外,还有思维的开放,大胆假设,思维的严密性等,语言本身也是一种艺术,有艺术的语言也能启发思维。只要在数学工作中多总结,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发展,不断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时代的迫切需要,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肩负起历史的使命,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接班人。
  六、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同学生的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赞赏。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将传统的教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之在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创造自己的一片天地。
  參考文献:
  《中国教育研修网》
  《教师的课堂艺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1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