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建群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因此班主任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当前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观念落后、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抑制了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创新和优化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从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选拔学生干部代表和积极沟通联系家长三方面出发,分析和探究优化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有效方法 干部 家长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184-02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者首要关心的问题。同时,初中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 段的学生处在成熟与不成熟之间徘徊的状态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这就增加了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因此,初中班主任不能用传统的严苛的管理方式来教育学生,而是要根据班级管理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更新管理理念,探寻科学、合理、创新的班级管理方法和策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从而有效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为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一、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够保证班级管理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要树立平等管理观念和意识,不以学生的成绩主观的判断学生、不以自己的偏爱给予学生特殊待遇,而是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心任何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缺点,使每位学生都能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享有均等的教育资源,从而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平等的班级管理中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
例如,为了促进学生们的发展,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如,我班的班级管理中,笔者并没有根据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将学生们分成优等生和差等生两类,这样不但不会对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起到帮助,反倒会加重学生们对学习和心理的排斥。另外,学生们无论在做好人好事或者犯了什么错误时,筆者都没有依据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对学生们进行惩罚或表扬,而是做到了公平公正。这样一来,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笔者通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选拔学生干部代表,充分发挥民主
过去班主任“一人说了算”的独断专制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显然已经不适合现代化班级管理的要求了,所以说,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进行“阳光操作”,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增强民主意识,平等待生,建立民主、平等、公正的秩序,来推进班级工作。具体来说,初中班主任可以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来选拔出学生干部代表,协助班主任共同管理班级事务,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激发学生强烈的班级参与意识,也能够发挥民主精神,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例如,笔者在选拔学生干部时,采用了学生投票的方式,也就是让每位学生在纸片上写出自己认为能够辅助班主任进行管理工作的同学,然后通过统计票数,得票最高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代表。在学生干部代表的日常工作中,学生们监督学生干部代表工作,若大多数学生反映干部代表的工作不理想,笔者便可以对学生干部代表进行卸任,然后重新进行选拔。这样一来,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笔者通过选拔学生干部代表,充分实现了班级的民主管理。
三、积极沟通联系家长,构建和谐教育
班主任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只有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才能够构建和谐的教育,为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注入动力。因此,初中班主任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及时跟进家庭教育。具体来说,班主任可以通过家访、召开家庭会、建立QQ或者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学习和平时表现情况,与家长共同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对策,并使家长能够配合班主任工作,将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延伸到家庭和日常生活之中,构建和谐教育,促使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例如,为了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笔者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传递学生们在学校的一些具体表现,如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态度以及学生的心理状况。为了更加方便与家长联系,笔者还通过微信创建了班级微信群,让学生家长更加便捷的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情况。这样一来,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笔者通过积极沟通联系家长,有效构建了和谐的教育环境。
总之,作为初中班主任,我们要切实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以爱为班级管理的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以平等对待每位学生、选拔学生干部代表和积极沟通联系家长等为班级管理的途径,营造良好的班级教育环境,构建和谐的教育,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优化和提升,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学高.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浅淡[N].发展导报,2018-05-18(019).
[2]曹晶,赵玉鑫.浅谈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60+6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69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