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探究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蒋梅全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科学课程应该更具备开放性,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程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学习的内容,活动的组织、作业评析上,学生应具备更多创新和选择的机会,让不同城市、不同学习背景下的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上,任何需求都得到满足。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 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176-02
一、课内教学+课外探究
学生于学校所获得的知识,不仅仅来自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还需要在课外进行一部分的探究活动进行相应的补充,一部分在课堂上难以完成的探究活动,就可以把活动分配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外进行完成。
例如,在学习《破茧成蝶》这一课程时,学生从书本的内容中难以了解到一只美丽的蝴蝶,是如何从毛毛虫变化而来的?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观察一只毛毛虫,通过观察了解毛毛虫的变幻规律,知道毛毛虫在奇妙的大自然中是如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这长达一个月的观察时间,要求学生学会长时间的观察、描述和记录某个事物变化形成的过程,从中得到某个事物变化的规律,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是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工作由教师完成,教师进行对学生进行鼓励、总结和提升。孩子的学习生活也离不开家长,家庭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长,课后的长期探究活动多数需要在家里或是户外完成的,为了保证探究活动的成功,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家长与教师共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家长的参与不仅能确保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而且给科学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学生有机会从家长口中获得更多关于蝴蝶的知识,比如可以和家长一起早早的做准备,查阅资料,听父母讲一些关于蝴蝶的神话故事,无形中又给学生提供了观察蝴蝶的热情和动力,也让学生和家长更加的走近科学,走进我们的大自然,同时也加强了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构建出学生学习的良好环境。
二、挣脱课堂的束缚
一般来说,教室就是课堂,学生在教室里探究和学习的时间占大多数。但是唯一的课堂不仅仅有教室,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挣脱课堂的束缚,小学科学课程的课堂很多,例如:有农场、博物馆、体育馆等众多户外的场所,大自然就是充满活力的广阔的课堂,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的有益于学生的发展,而变换多种的教学活动方式,例如可以进行参观访问、查询资料、进行实地考察,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汇报表演等,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体会到在课堂上所不能得到的新鲜感和乐趣。
例如在学习《弯弯的月亮和圆圆的月亮》这一科学课程时,学生对于月亮的形状都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们不会了解月亮会有什么变化,本课程就让学生从非常常见的现象入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月亮在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变化和运动的,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月亮慢慢地从弯弯的变成了圆圆的,认识到月亮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究相结合,学生观察记录与老师讲解分析相结合,重点在于让学生构建自己去学习科学发现科学的思维模式。
三、延展于课外
科学课程是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多个学科的结合体,并且科学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内容也是十分的广泛丰富,但是很难通过较少的课堂教学时间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把课程的教学延展到课外探究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生活学习的每一个时间都能进行观察思考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外活动具有多样性和丰富多彩性,它的内容和形式远远超过课堂,许多科学研究必須经历过长时间的探究,例如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发育,这些活动无法利用课堂那短短的40分钟完成,都需要在课外进行,因此把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延展到课外是十分有必要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顺应教育的发展趋势,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然结果,在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下,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越发的开放,学生的学习内容朝着多元化发展,而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相对开放的学科,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成绩。因此需要号召广大教师,有效的推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莹,魏寿煜.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以巴蜀小学为例[J].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7.
[2]李佑相.新课改引领下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思路构建[J]. 学苑教育,20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844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