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权,方能构建一个高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新课标改革的浪潮中,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效课堂教学形式不断地在全国多所学校实行,其有效性在教学实践当中也日趋明显。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不少教师总是喜欢“满堂灌”,学生也早已习惯“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因而使得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对学习缺乏一定的热情,课堂上也是机械地识记一些老师讲解过的知识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因而效率也不高。而“导学案”在课堂上的使用,能够有效地使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课前就根据“导学案”提出的学习目标去进行自主预习和检测。
例如,在讲授《穷人》这一课之前,我会让学生提前去进行预习,导学案上第一课时给出的学习目标是“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课文。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生字词和把握课文大意这些学习要求对学生来说较容易完成,学生在课前就能通过书本,结合导学案给出的检测题目来自主完成。
通过课堂实践表明,学生自主预习的环节确实进行得较好,学生基本都能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来把握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而且正确率较高,学生能从“导学案”自主预习环节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地提高了。
二、课前预习,课上讨论,学习时间更充足,学生的理解更为深刻
对学生而言,学习新知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握和巩固,如果一味地只从教师口中获取知识,而没有半点儿自己的思考,显然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是不够透彻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在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思维碰撞出一定的“火花”,加以教师的一些点拨指正,这样才能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
语文教学切忌“浅尝辄止”,教师不能急于给出答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在这方面,“导学案”的设定是非常合理的。例如,在《穷人》一课中,“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理解探究”环节就设定了三个问题供学生进行思考讨论“(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3)文题为‘穷人’指的是哪些人?为什么以穷人为题目?”这三个问题都是要求学生在课前就要自主去思考完成的,比较全面主观,显然,每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对这些问题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学生进行了自主思考才是关键。
因此,我在讲授这一课前,给学生充分预习的时间,再加上给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最终,学生的回答可能跟我给出的参考答案不一样,但也大致能表达出相同的意思,这就说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了较为正确的思考和理解,由此可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三、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在传统课堂中“专心听讲,不能做声”的模式已被打破,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被融入现代化课堂教学当中。所谓“众人拾材火焰高”,一个人进行学习,思考问题的深度是有限的,而学习小组所汇聚起来的力量却是无穷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不僅能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能让学生进行交流,获得其他同学的不同看法,从而综合得出小组内最佳的答案,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问题与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更具系统性,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很多教师在没有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授课时很可能会对学生提出一些比较琐碎、缺乏针对性的问题。简单的,学生可能不用经过思考随口就能回答出来;有一定难度的,因为缺乏层层深入的理解,即使教师讲解了,学生也始终未能明白,因而有时一堂课下来,学生可能也没有明确课文重点难点,导致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可见,教学时,能够针对课文提出的合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与环节都是根据课文重点内容所设计的,它没有面面俱到,但却能有针对性地抓住课文重点进行设计,根据学习目标,设定学习重点,从而形成学习纲领,让学生有“纲”可循。例如《穷人》的第二课时“导学案”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就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先是“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接着是“自主学习,合作讨论”,重点选取了部分描写主人公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体会,接着让学生抓住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让学生体会他正直和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的善良心地。再是“总结全文”,让学生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最后是“拓展训练”和“作业布置”,这些教学过程环节都是针对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所设计的,它能够层层深入,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理解了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从而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五、适当练习,拓展延伸,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知识是靠积累而得来的,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那么语文对学生而言将是片面的、匮乏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能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导学案”不仅设计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过程,而且还在课后设计了“拓展训练”这一环节作为练习,例如《穷人》这一课的“拓展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安排了省略号的用法的相关句子练习和情景训练“周日,你不小心打碎了爸爸心爱的花瓶,这时你心里想……”,在授课时,我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思考讨论后,能够把握住省略号的用法,在情景训练中也能模仿课文细致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写法,与同学分交流分享自己的答案,这样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邱学华先生曾说过:“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学会质疑,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法宝。”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导学案”,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出质疑,互相探究,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构建一个更为高效的课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509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