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自主探究课堂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动手,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提问  思考  探索  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2-0174-02
   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勤于思考,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实际的例子与数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望。
  1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中国留学生的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究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可见,动手实践远比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更有实效性,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图形,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图形、观察图形,可以运用“摆、拼、量”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情况,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要让学生经历“摆、拼、量”等直观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四边形的分类情况。如“三角形分类”,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法,以利于从不同角度来“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分类”;通过按照边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梯形,从而发展学生认识图形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分类标准在图形分类活动中的意义,感受“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等直观操作活动在探索图形性质中的作用。如让学生“用小木棒分别做一个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拉一拉,你发现什么?”顿时,课堂活跃起来,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数学真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四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学习完小数加减法后,让学生到超市帮妈妈购买不同的物品;学完长方形的面积后,测量卧室的长和宽,计算卧室的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真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操作和计算能力。
  2   敢于提问,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家康托尔曾说过:“在数学的领域中,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决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由此可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提岀问题,要疑疑问难,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把握三角形的图形分类,教学时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提示: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分类?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通过提出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二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三角形分类方法有几种?怎样分法?一石激起千重浪,激发学生的兴趣,纷纷举手回答。学生1:可以“按角分”“按边分”两种;学生2: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三种: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生3: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三种:有三边相等的,叫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叫等腰三角形,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叫任意三角形。学生通过看书、网上观看比较、教师点拔,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了分析、辩别能力。
   三是,通过分类活动,培养观察、比较、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如教师利用大屏幕岀现6种图形,让学生观察、思考:这6种图形怎样分类?你能讲出分类的理由吗?学生很快就能分岀直角、锐角、钝角的三角形;等边、等腰三角形,三边互不相等的三角形。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思维的能力。
   四是,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倾听能力。通过同桌、小组、班级交流,让大家倾听同学意见,特别是一些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要引导他们上课专心听学生发言,自已也能主动提岀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观察、分析能力。
   五是,运用“认一认” “说一说”,比较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产生疑问,这两种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对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是有一定的困难,要借助学生的直覺,在网上呈现岀两种特殊的三角形,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相等边的数量,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两种特殊的三角形及其关系,让学生经历从生疑到探索,再到释疑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3   善于思考,拓展细算的理财能力
   数学教材中“数学好玩”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情境图,明白图意,巧妙思考,精打细算,得出最佳方案。如,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一课中,如“我们一起去游园”的一道题,该怎样租车呢?
   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书中的情境图,认真思考。题目要求: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与同伴说一说。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面临着租车这样的现实问题时,知道从哪入手。通常情况是看已经知道有用信息:有48人;大车限乘客18人,每车租金160元;小车限乘客12人,每车租金120元。据此估计48人乘坐需要几辆车,租金多少元。教师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质疑问难,租车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最优方案,哪种最省钱?学生深刻思考,分别得岀(1)租4辆小车,租佥480元;(2)租3辆大车,租佥520元;(3)租2辆大车,租1辆小车,租佥440元。通过对比,第3种方案最省钱。通过看图、思考、计算、理财,得岀最佳省钱租车方案,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拓展理财的能力。    其次,观察情境图,通过列表,计算、对比,也是解决租车问题的方法。如书中,到底有几种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请学生独立想一想,再同桌之间说一说。比如,租3辆大车,有54个座位,租佥是3×160=480(元),多岀6个座位浪费了……通过对比,得岀最省钱的方案是租2辆大车,租1辆小车,租佥440元。通过观察列表情境图,感受列表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联系实际,拟定思考题目,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如武夷山风景区,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教师岀了思考题:一个旅团游览武夷山。成人20人,学生90人。景区的售票处写着:门票成人每人60元,学生每人30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45元。请学生设计一种你认为最佳省钱的购票方案。学生经过冥思苦想,不同的学生得岀不同的购票结果:
   (1)都买团体票:(20+90)×45=4950(元)。
   (2)分开买票:60×20+30×90=1200+2700=390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 一部分买学生票:(20+10)×45+
  (90-10)×30=30×45+80×30=1350+2400=3750(元)。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得岀最佳的购票方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精打细算,学会理财的意识,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爱动脑思考,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研究科学最宝贵的精神之一,是创造的精神……今日,多半是得利于这种精神,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卓越的科学家往往是另辟蹊境,创造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因此,数学与科学同样要有创造的精神,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比例的知识时,当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比例知识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他们测量旗杆的高度。由于旗杆的高度无法直接丈量。此時,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开动脑筋,冥思苦想,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最终得出自己的身高与影长的比等于旗杆高度与影长的比。学生豁然开朗,明白通过旗杆高度与影长的比,从而计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再以此类推,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永辉商场的高楼、人民英雄纪念碑、埃及的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爱活动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通过让学生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由感性到理解的思维过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后,让学生利用学具袋中的七巧板,拼摆出美丽的图案,尝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分享组合图形面积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要多给学生以动手、动脑的机会,多让学生动手实践探索,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从而激起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会学”中逐步形成的。而创新意识的巩固和提高,也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培养的。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让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在数学的海洋中不断学习、探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51215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