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晶晶
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教学法,在新课改背景下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寓教于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那么,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作出了一些探究。
应用游戏,营造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前,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他们喜欢的游戏活动,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课堂学习状态中。基于此,教师要在游戏设计上多动脑子,巧妙地融入教学内容,真正做到让学生玩中学,为课堂教学进行精彩的导入。
例如,在《曹冲称象》第二个课时的教学中,笔者通过游戏导入复习生字,主要采用开火车、摘果子、送信、找朋友等方式。其中,“送信”就是请一个学生把词卡送给小组的一个成员,要求其认读卡上的字词;“找朋友”就是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学生通过参加这些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轻松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同时也达到了巩固所学生字生词,强化记忆的目的。又如,在《拍手歌》一课教学前,笔者首先要求学生一起进行《拍手歌》游戏,然后提问:“怎么记住‘歌’字呢?”以此引导学生区别声旁和形旁,指名请学生说说“歌”的组词。接下来,笔者说:“我们以前玩的《拍手歌》,都是两个人一边拍手一遍唱儿歌。现在,我请你们来进行一个和动物有关的拍手歌,大家有没有兴趣?”这样的课前游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为提升教学效率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创设情境,促进知识理解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观念,依然沿用填鸭式的传统方式,那么学生就会感到上语文课是一件很无趣的事情,就会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课文内容来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享受游戏的快乐,激活思维,唤醒学习的激情。
例如,在执教《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一课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上课前来做一个辨别方向的小游戏,谁能站起来说说,你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后是什么方向?左边呢?右边呢?”学生们自由举手指认方向。笔者接着提问:“你们是怎么来辨别方向的呢?”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回答。以此情境为背景,笔者导入新课的学习:“同学们,从刚才的游戏中可以看出,我们能够正确地判断方向。可是,如果到野外游玩迷路了,该如何辨别方向呢?现在我们来学习新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篇课文会告诉我们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这样的游戏情境创设,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整合资源,优化游戏教学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游戏化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将各类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应用,将语文教材资源、儿歌、图片等资源进行融合,推动游戏化教学的进行。
例如,在教学《升国旗》一课时,笔者将课文的内容和儿歌结合起来,并在上课前为学生演唱:“晨光中,校园里,奏国歌,升国旗,我们都行注目礼,小朋友,齐努力,为祖国,勤学习,将来长大了,装扮河山更美丽。”通过这首儿歌的演唱,学生们知道了升国旗的时候,内心应该充满对祖国的热爱,树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在此基础上,再将儿歌与游戏结合起来,比如听国歌、看国庆节升国旗的视频等,开展一个小型的唱国歌比赛游戏,谁唱得好就可以得到一面小国旗的奖励。整合资源的游戏教学法,更丰富,更精彩,满足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了学生争先创优的意识,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效率。
体现精神,合力做好准备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不仅是在教学中融入一些游戏,同时也要求教师善于应用各种条件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氛围。这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处处体现出一种游戲精神。游戏精神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和体验,它会通过外化的环境教育和行为影响学生,让课堂变得更有活力。在这种精神的影响下,教师会和学生更加亲近,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游戏精神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更有趣、更幽默、更具魅力。应用游戏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需要全体教师的精诚合作,让游戏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层面。为了更好地创造课文教学情境,我们需要制作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游戏材料,比如生字卡、头饰、纸船、红星、花朵等,这些仅靠一个教师的力量肯定很难完成,只有所有教师形成合力,结合教学内容提前制作,才能为游戏化教学做好准备。
新课改背景下,游戏教学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应用游戏,为教学找到了一把“金钥匙”,为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注入了“催化剂”。学生从“要我学”的学习状态,渐渐转化为“我要学”“乐学”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升。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断提升游戏教学法的应用能力,使其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发挥出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1946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