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深度学习不同于机械式、识记式的浅层学习,是以发展高阶思维为特征,旨在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游戏作为幼儿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如何成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值得幼教工作者深思。本研究结合中班“建房子”建构游戏,总结出5条有效的游戏策略:创设明确的游戏任务情境、确定高阶思维发展的能力目标、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性反思、重视在观察中进行学习迁移、注重及时反馈的持续性评价,从而切实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深度学习;建构游戏;游戏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16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73—04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阐释
“深度学习”概念的提出,是对应着“浅层学习”而言的。根据布卢姆对认知领域学习目标的分类,幼儿认知学习的目标,主要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这6个层次。一般而言,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知道、领会”这两个层次,主要是对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则可对应“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4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主要是对知识的深层加工,面向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问题的解决。
可见,浅层学习处于较低的认知水平,是一种低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低阶思维活动;反之,深度学习处于高级的认知水平,面向高级认知技能的获得,涉及高阶思维活动。所以,高阶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特征,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同时深度学习又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思维广度和学习效率。
因此,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批判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这一学习模式由冯晓霞教授于2005年引入学前领域,其特征就是在于充分调动幼儿的高阶思维,着眼于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充分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二、深度学习下的幼儿游戏特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不仅是幼儿重要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是幼儿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以,通过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是提升幼儿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不是所有的游戏都可以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一般而言,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需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游戏主题的生成性。游戏中深度学习的实现,就是围绕着幼儿感兴趣的现象和事物进行完整探究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生活中哪些现象和事物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探究的,从而生成符合幼儿兴趣的游戏主题,帮助幼儿深入探索。
第二,游戏任务的挑战性。教师只有创设挑战性的游戏情境,才可以打破幼儿只停留于游戏表层的浅层思维,调动幼儿多重感官深度参与,实现对问题解决策略多角度的深度思考,最终推进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不断向纵深方向展开。
第三,游戏过程的探索性。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蓝图。在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运用“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探究新问题,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尝试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第四,游戏主体的合作性。深度学习有时还需要与同伴建立学习共同体。幼儿合作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分享彼此关于知识经验的理解,以此进行知识的深度建构。通过合作互助,还可以共同解决游戏情境中的复杂问题,从而大大提高深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游戏策略
(一)创设明确的游戏任务情境
第一步:游戏任务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情境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也是幼儿是否能够进行深度学习的关键。好的游戏情境,会明确游戏的目标,提升幼兒游戏的兴趣,促进幼儿游戏的深入开展。反之游戏情景的缺失,会使得幼儿游戏没有明确的目的和主题,游戏的形式更多趋于随意化。
例如在笔者所在幼儿园中班“建房子”的建构游戏中,教师就在幼儿没有明确游戏目标时,创设了明确的游戏任务情境,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本次游戏中的教师与幼儿互动情景如下:
建构区里聚集了好几名幼儿,大家还没有确定到底要搭什么,随意地摆弄着积木。这时教师过来了,对大家说到:“小朋友们你们看,今天保育阿姨从食堂打饭又被雨水淋湿了,保育阿姨真希望下雨天去打饭的时候不会被淋湿啊,小朋友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朋友们一下子来了兴致,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教师这时说:“我相信小朋友会有好办法,那么你们今天都是聪明的建筑师,先将你们的想法画出来,我们看看谁的办法好。” 设计图完成后,教师让两组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想法。
嘟嘟和桃子说:“我们要盖两个楼房,中间有一个长长的通道,这样走在通道里就不会被雨淋湿了。”
成泽和洋洋说:“我们想盖一个很大很大的楼房,食堂就在楼房的里面……”
教师:“小朋友的想法都很好,可是建筑区的地方有点小,我们只能搭建一组小朋友的建筑作品,你们想搭建哪一种房屋呢?”
于是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了投票选举,选出一个最佳设计方案。最终,嘟嘟和桃子设计的房子得票数最多,赢得了本次搭建的设计图。
教师:“现在嘟嘟和桃子的方案入选了,但这个设计图里有两栋楼,你们准备怎么建?”
嘟嘟说:“得一起建,中间还要有连接的通道呢。”
接着,桃子和成泽也说到:“我们可以两边一起建,最后再连起来……”
可见,教师巧妙地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了游戏任务情境,启发小朋友们想办法搭建出可以避雨的房屋结构,从而确立了明确的游戏任务,充分调动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让一开始无所事事的小朋友变得目标明确起来。因此,创设良好的游戏任务情境,是有效地推动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第一步。而且,当建筑设计图确立后,教师又通过巧妙的提问,启发幼儿可以分成两组进行搭建,从而又创设出一个目标明确、分工协作的游戏情境,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
(二)确定高阶思维发展的能力目标
第二步:确定高阶思维目标,是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具体目标指向。
如上文所述,“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是认知学习的6个层次目标。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就要发展幼儿的高阶思维能力,尤其应该注重发展幼儿“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高阶思维能力,将这4个方面的能力培养设为教学活动的重点。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情景和学习任务,分析活动中涉及的思维发展目标,促进幼儿实现高水平的认知发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道、领会”这两个浅层学习水平。
例如,在“建房子”的建构游戏活动开始前,教师简单地与幼儿进行了沟通,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情况:
教师:“我们要搭的房子,它的地基应该搭什么形状呢?”
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长方形的。”
大顺:“每一层都是长方形的。”
教师:“你们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艺霖:“长方形的两个边不一样。两边长,两边短。”
成泽:“长方形有4个角。”
嘟嘟:“两个短边一样长,另两个边也是一样长。”
通过师幼的对话,可见幼儿知道房屋的基本形状是长方形,并且也理解长方形的重要特征——两边对称。这说明幼儿对房屋的基本形状已经处于“知道、领会”的浅层认知水平:
知道——知道地基、墙面、窗户等都是长方形;
领会——理解长方形两个长边、两个短边都对应相等。
那么,接下来教师就需要进一步确立高阶思维目标,为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指明方向。基于此次建构游戏活动,教师分析并制定的高阶能力目标如下:
应用——能够基于长方形特征,搭建出对称的房屋结构(地基、墙面等);
分析——能够在成人的帮助下或通过自主分析判断出搭建中存在的问题,如建筑物不对称、不牢固等问题;
综合——能够基于现状,运用多方面资源和条件解决出现的问题;
评价——能够自主评价自己房屋结构的搭建效果。
因此,当以上的高阶思维目标确立之后,随着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对照这一能力目标不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真正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基于问题解决的批判性反思。
第三步:重视游戏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核心和关键。
游戏中的深度学习需要幼儿基于实际面临的问题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把新生的问题作为进一步游戏的动力,从而使得游戏成为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与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真正促进幼儿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例如,在“建房子”的游戏中,幼儿就遇见了“地基不平怎么办”的问题,师幼互动如下:
第一组桃子和嘟嘟的地基明显不平整且缝隙很大,老师发现后,单独组织第一组的小朋友们进行了讨论:“桃子你们看,你们搭建的底层有没有问题?”
大顺:“有问题。”
教师:“有什么问题?”
大顺:“有缝。”
小易:“还不一样高。”
教师:“在建底层地基的时候,能不能有缝,或者高低不同呢?”
小易:“不能。”
教师:“为什么呢?”
婷婷:“这样大楼盖高了的时候就会倒塌的。”
教师:“那我们怎样搭建,才能让底层地基平平整整还没有缝呢?”
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小朋友们又一起进行了尝试,用长条的补充,还是有缝;用短條试试,也不行,而且地基仍然高低不平……
可见,在幼儿进行底层搭建初期,他们虽然知道长方形的特征,但没有真正地掌握其对称性。在搭建时,地基的四边使用了长短不一的材料,只是视觉上大致相等,这就导致了地基不是标准的长方形,出现了有缝的问题。另外,在填充地基时,幼儿也常常使用大小、厚薄、高矮不一的材料,这就导致了地基高低不同、不平整的问题。因此,这样的问题,就表现出幼儿对于“长方形概念”的实际运用能力不成熟,并不能真正搭建出对称的建筑结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由于幼儿并没有发现自己搭建的地基不符合长方形对称相等的特性,反复尝试也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所以,教师这个时候,直接进行游戏的干预,帮助幼儿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儿尝试仍然失败之后,教师把第一组的小朋友组织在一起,继续进行讨论: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用很多材料去填补那个裂缝,但是地基还是不平整,想一想,怎样搭建才能使得地基平整又对称呢?”
第一组的小朋友都陷入了思考中。
过了好一阵,嘟嘟说道:“都用一样长的积木”。
这时,教师并没有对嘟嘟的答案做出任何回答,只是说:“你们自己尝试去搭建吧!”
之后,第一组的小朋友开始了他们的第二次搭建。
嘟嘟先拿起一个木板作为长方形的一个短边,然后又拿起一个板子和这个木板进行比较,觉得短了,就去寻找木板;又拿来一块木板,发现薄了,又再次去寻找……经过反复比较确认后,最终找到了和这个一样长、厚的木板,并在长方形的另一边搭好。
四周搭好后,他们开始往中间铺底层,也都使用高度相等的材料。这回,他们搭的长方形底层经过反复尝试,没有了缝隙,也很平整,底层终于搭建成功了。
所以,游戏中关键问题的出现,正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契机。教师先让幼儿自己思考、探索、尝试,都是为了加深幼儿对问题的认识,在幼儿确实难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教师再进一步启发,让幼儿抓住问题的关键——让长方形对称相等需要使用相同的材料,从而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學习。
(四)重视在观察中进行学习迁移。
第四步:有效的学习迁移,是促进幼儿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
幼儿游戏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对周围社会生活的反映。所以,在游戏中,即使是幼儿的奇思妙想,也是他们一定程度上通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大胆创新后出现的。因此,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也需要增强幼儿观察生活和借鉴周围生活经验的能力。例如在此次建构活动中,幼儿就能够大胆观察周围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的迁移:
底层搭建成功后,小朋友们非常有兴趣继续搭建,可是快搭到屋顶时,幼儿们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屋顶该如何搭建呢?
一开始,他们只用一块木板搭建屋顶,但这些木板有的太大,感觉超出的太多,不合适;有些又太小,完全盖不住。但是用两个木板搭房顶又会坍塌下去……
就在反复尝试搭建的过程中,嘟嘟四处寻觅着解决的方法,突然她透过玻璃看到了班级外的凉亭,似乎很受启发。立马跑去问老师:“老师老师那些柱子是什么?”
教师见状,告诉她这是房梁和房柱子,并给他们讲了房柱子和房梁的作用:它们可以支撑房顶,使房顶不会倒塌。
听了教师的讲解后,嘟嘟和小朋友们明白了,他们也需要给自己的房子建房梁和房柱子,这样就不用担心搭屋顶的木板塌下去了。
刚开始,嘟嘟用一个长方形木块立着放到底层,作为房柱。但是,这个房柱还没有四周的墙高,于是嘟嘟赶紧告诉成泽和桃子,去找几个小长方形加在上面,让房柱和墙面一样高。经过几次尝试,终于搭出了高度合适的房柱子。紧接着他们就准备放上“横梁”,但是这个做“横梁”的木条并不能支撑到墙的两边,得有两根一样的积木,长度才刚好。那么,只有一个柱子也不够了。于是,小朋友们立即找来了和刚才一样的材料,把第二根房柱子搭出来,从而使得两根房柱子并排而立,得以支撑两根房梁。
在柱子和房梁搭完后,小朋友们最终顺利地用两片木板盖上了屋顶,并在两个房屋中间连起一条长长的长方形通道。
在屋顶的搭建过程中,可以发现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很强,他们能够观察、借鉴周围的生活经验,了解房梁和房柱的原理,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综合运用现有的条件,解决搭建中不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是一种“综合”的高阶思维能力——基于现状,运用多方面资源和条件“解决问题”,真正实现了深度学习。
(五)注重及时反馈的持续性评价。
第五步:“持续评价、及时反馈”,是引导幼儿深度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调整行动策略、实现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
深度学习中的持续评价,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幼儿游戏进展的评价,还应该包含幼儿自身对自己活动效果的评价。
一方面,在游戏中教师需要在关键的时刻对幼儿的游戏进行评价,帮助幼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游戏的进展和方向。例如,当地基搭建不平整时,教师就提醒幼儿,如果地基不稳,会造成什么问题?让幼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了地基搭建方法,为高楼的顺利搭建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幼儿自身的自主评价能力也需要培养。例如此次建构游戏中,当幼儿知道楼房很多地方高低不平,主要是因为使用了大小不一的材料后,幼儿就有了评价自己建筑物是否对称的相关经验。幼儿在后面的游戏中,但凡遇到需要对称搭建的地方,都能够主动观察对比材料是否合适,判断评价楼房搭建的效果,真正实现了自主评价,自主学习,自主反思。
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幼儿的游戏成果进行及时地评价和反馈,还需要引导幼儿自主对游戏进展进行持续性的评价,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第六个层次的目标——能够自主评价自己房屋结构的搭建情况,这就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一种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朱凤.利用科学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J].学前教育研究,2018(09).
[2]许兴亮.深度学习,激活学生内生力[J].基础教育论坛,2018(36).
[3]赵艳.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引发与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18(13).
[4]张婷婷,郭灿,徐韵.浅谈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艺术领域深度学习[J].儿童发展研究,2018(01).
[5]张婷婷,郭灿.基于核心经验的艺术领域深度学习[J].浙江教育科学,2017(05).
[6]仇雅琳.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8.
Research on Game Strategies to Promote Children's Deep Learning —— Take the game of building a house in the middle class as an example
ZHANG Naijie
(Teacher Kindergarten , Changchun Jilin 130024,China)
Abstract:Deep learning, different from mechanical and memorized shallow learning,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aiming at improving children's thinking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Game, a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in early childhood,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children's in-depth learning, which deserves the conside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ors. Based on the game “building a house” in kindergarten middle class,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five effective game strategies: "creating game tasks for deep learning, clearing the ability goals of higher-order thinking development, self-reflection based on problem solving, emphasizing learning transfer through observation, and continuous evaluation based on timely feedback". Finally, it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children’s in-depth learning in the game.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constructive play;game strategies
[責任编辑:尚 欣]
收稿日期:2019—10—07
作者简介:张乃洁(1978—),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市朝阳区教师幼儿园,中学高级,本科。研究方向:幼儿园游戏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00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