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论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目前高校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需求不匹配、教学内容落后等问题。基于OBE理论提出新时代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金融创新能力、精通金融科技、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应用性金融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 OBE;金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5-0105-02
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即教学成果导向教育,是为使学生获得未来能够成功的经验,以成果决定过程,对教学进行反向设计,强调对学生学习的行为成果进行测量的一种先进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聚焦于学生学习后能够做什么,不是学了什么。基于此理念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应该强调教育结果、教育产出、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因此,在进行金融人才培养时,要以社会需求为起点,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培养成果的评价都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金融人才服务。目前的高校的金融人才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就业需求不匹配、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内容落后、金融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高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不上,往往工作后需要進行二次培训学习。因此本文基于OBE教育理念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改变传统的“自底向上”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式,通过“设计结果”即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过程模式”即课程及教学方法等,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
一、基于OBE理念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为培养具有金融认知能力、精通金融科技的人才、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复合型的金融人才。
(一)培养具有金融认知能力的人才
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将来都是从事与金融相关的工具,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这些行业的特点是信息更新快,技术换代快。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从业人员,不断学习新鲜事物和知识,掌握相关技术,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具有金融认知能力。具体的金融认知能力包括对经济事实有敏锐洞察力、具备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不断学习金融新知识的能力及相应的沟通管理能力。培养金融认知能力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高校对学生的日常培养来实现,但目前高等学校的金融专业培养计划中没有明确的提出关于金融认知能力的培养方式。
(二)培养精通金融科技的人才
金融科技是近年来应用于金融行业各个领域的金融创新技术。主要是指金融相关企业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职能等技术的,提供现代化信息化的金融服务,是金融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也越来越依赖金融科技。现在各大银行的各种业务金融科技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在银行网点的服务中引进智能柜员机,能代替柜员完成90%的业务,大大的节省了人力。除此以外,很多商业银行还利用客户的大数据,对客户进行投资理财的精准营销,大大增加了银行的盈利能力。此外,金融科技还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客户身份验证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利用生物信息技术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完成身份核实,实现取现、转账、支付等功能的应用,方便安全。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这就意味着金融行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金融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金融从业人员应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金融市场惯例,会分析国际金融发展形势,解读国际金融事件。同时,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特色化服务,需要更多金融创新,因此也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金融人才。当前,中国金融业进入了新的时代,需要金融从业者树立全新的理念,掌握先进的技术应对更加激烈的金融行业竞争和挑战。比如在商业银行业务团队中不仅需要银行柜员、客户经理等常规专业人才,而且在转型发展中也亟须金融投资、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在培养过程中发现人才、引导人才、培育人才,突出创新导向,营造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金融行业是为社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从业人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需求,要接受各种类型的工作挑战。金融从业者不但要懂金融还要懂技术、懂管理、懂营销、懂投资甚至是懂外语,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金融市场。因此,高校在培养金融人才时,要全方面多元化的为市场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就要求高校顺应形势发展,培养精通金融理论、金融科技、外语、计算机、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于OBE理念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路径
(一)科学设置专业课程
首先,丰富课程类型。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复合型人才,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设置金融科技基础课程,包括人工职能、云计算、区块链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未来是信息时代,金融的发展也离不开大数据,所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设置大数据技术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大数据思维,提高其数据使用能力,满足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形成理论基础全面扎实、道德形成一致连贯、综合技术能力一流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其次,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的同步。金融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工作方向主要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学内容上要注重与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等社会资格考试相结合,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充实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内容,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联系实际。最后,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位制度建设,完善双学位制、第二学位制、联通培养制、主辅修制度和选修课制度等,增加学生对交叉学科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通畅的路径。 (二)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
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首先,设置实践教学。金融类高校可在学校设置模拟银行实验室,将认知实习课程设置为人才培养实践课程之一。认知实习可设置为两周时间,实训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自己竞聘、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并实际动手操作,在模拟银行系统中完成银行高低柜台业务、服务礼仪培训、客户关系营销、实战教学讨论等综合实验内容。通过这样的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金融知识的转化。其次,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通过每周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组以PPT的形式介绍经济热点新闻,然后老师点评,学生互评,对新闻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老师将热点新闻汇报的表现记入学生的平時成绩,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新闻汇报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培养综合性的金融人才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高校教师要不断丰富教学手段,比如在授课中使用雨课堂、慕课堂、钉钉直播等新型教育教学手段。结合当今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根据本科的教学规律,深化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手段和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教学新模式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对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为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教师需要具有复合型金融知识体系。所以要对教师进行综合培训,包括金融科技知识、大数据技术、区块链等新型技术的培训,使金融专业的教师掌握最新金融相关技术。其次,邀请国内或国际金融行业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到学校做专题讲座,逐步提升教师素质与水平、拓展教师视野,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精尖人才提供条件。此外,各高校在招聘教师时,注重复合型人才和双师型人才的引进。逐步增加既懂金融,又懂金融科技技术的教师数量,增加既有专业理论又有企业工作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数量。目前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基本上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实际工作经验少,实操技能缺乏,指导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所以通过引进复合型和双师型教师可以弥补教学力量的短板,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四)打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
高校掌握大量的金融理论的知识资源,但不了解市场,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和技巧,双方正好可以优势互补。高校通过采用和企业的合作,使学生在企业有一个较长时间(半年甚至一年)的实践锻炼过程,企业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实习为未来招聘储备人才,打造校企合作共同培养模式。通过这样的培养,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未来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此外,通过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对学生进行重新价值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领导才能,从而实现应用性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炳达,钟小平.需求导向型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9(2).
[2]娄凌燕,范玲.金融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商业经济,2012(1).
[3]何宏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高校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0).
[4]陈利,李绍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5).
[5]王利东,刘梅娟.互联网金融人才需求分析研究[J].时代金融,2016(1).
[责任编辑:潘洪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19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