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点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研究老年人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 从我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中,随机选择160例进行研究,按照疾病类型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验,做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验结果中得出,冠心病组患者中出现各类心律失常症状更为显著,非冠心病组患者较少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效果较为显著,检验结果中,房早、房速比较多,室早其次,房颤、房扑和传导阻滞所占比重较小。动态心电图检验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中图分类号】R5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02
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在较长时间范围内患者人体心脏活动和静止状态下心电图变化进行连续记录与分析。此种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对于短时性暂时心律失常也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临床上合理应用该治疗方法,可以为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1]。本文主要对动态心电图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从2017年10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择了160例参与研究,患者的年龄区间在(61~92)岁之间,平均(75.28±1.47)岁。男性患者人数与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87例和73例。其中患有冠心病患者的人数为100例,非冠心病患者人数为60例。全部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全部160例患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验,在检查完成之后,使用计算机处理进行回放分析。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编辑和总结。对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波形进行逐一校对,并纠正和电脑分析之间所存在的误差。其中,对于心肌缺血患者检验中,可以根据J点之后的80 msST段所呈现出的缺血型压低状况1 min内的变化情况作为参考两个阵间最短的时间间隔距离为1 min。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现房早、房速、室早、房颤、房扑、传导阻滞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其中,房早45例、房速44例、室早38例、房颤16例、房扑9例、传导阻滞8例。
2.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验结果中得出,冠心病组患者中出现各类心律失常症状更为显著,非冠心病组患者较少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组间差异显著,详见表1。
3 讨 论
心律失常是一种严重的心脏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地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在临床治疗期间,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针对性的只来方法。老年患者是心律失常病症的多发人群,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此种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会随之增加。患者进入到老年阶段,由于机体功能衰退,所以会出现心脏供血能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导致严重的心功能衰退。此种情况下,心律失常的患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此外,老年患者患有心律失常病症时,临床上会出现明显的机体自我调节功能降低等问题,心肌细胞增大。受到慢性疾病的影响,患者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出现心脏功能缺陷[2]。经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老年心律失常患者中,检出房性病症较多。这一结果与国内同领域学者研究所得的结果有一致性。其中,房早和房速最多,分别占据了87%和75%的比例。出现此种病症的主要原因,是老年患者年龄不断加大,器质性心脏病发病率增加。患者的心房扩大,心房内的压力也随之身高,心肌缺血现象严重。所以,在对此类病症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得出的结果,结合患者本身的临床症状与表现,给予积极治疗。比如,针对房性早搏患者的治疗工作,医护人员在临床上需要对患者的房早类型进行判断,对于患者的原发疾病进行积极地治疗和控制。同时,医护人员要注意患者是否在临床上存在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通过降低左心房的压力,可以有效地对房早进行控制。针对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的房颤问题,同样要给予积极地治疗。通过合理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患者的房颤进行控制,同时避免引发其他病症。此种疾病在临床治疗期间,是根据患者老年阶段信访及退行性变、心房顺应性降低、纤维性变等方面症状进行治疗。避免患者因为传导性降低、兴奋性增高而引发严重的房颤,同时也能够避免患者出现严重栓塞危险,达到病症控制的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双保.老年人713例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7):2329-2330.
[2] 钱 婕,严文芹,苑广梅,程改存.95例老年患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21):93-94.
本文編辑:董 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352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