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 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5~2019.5,选取在本院接受体检的72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X组和Y组,X组血液标本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检验,Y组血液标本采用分级检验方法检验,选用检验指标阳性率为指标对调研结果进行测评。结果 Y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检测阳性率与X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Y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AI等指标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X组(P<0.05)。结论 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分级检验方法;血脂生化检验;检验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2..01
血脂相关指标如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是评价人体健康的重要检测指标,其数值高低与很多疾病如高血脂症等也有重要的联系[1]。因此血脂生化检验是医院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检验项目。医院针对此项目多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检测,此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长,花费高等弊端。对此很多研究者指出依据检测指标灵敏度进行分级检测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实验探讨分级检验方法在血脂生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8.5~2019.5,选取在本院接受体检的72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调研研究,将其随机等分为X组和Y组。其中调研者男女性别占比,X组为19:17;Y组为19:17。调研者年龄:X组平均数值为(37.42±6.28)岁;Y组为(36.64±6.49)岁。X组和Y组调研者年龄、性别等指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实验经由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调研者均同意实验并签订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参与调研研究的人员,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采集血液量为5 mL。X组采用拉网式检验方法进行血液标本检验,对受检者的血液标本相关血脂化验指标进行统一检验。Y组采用分级检验方法进行血液标本检验,具体分级原则为: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和甘油三脂作为一级检验项目,待一级检验项目完成后如受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呈现阳性时,进行二级检验,检验指标为低密度脂蛋白;如受检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呈现阳性时,进行二级检验,检验指标为载脂蛋白AI。如二级检验中受检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呈现阳性时,进行三级检验,检验指标为载脂蛋白B。
1.3 观察指标
本实验选用检验指标阳性率为指标对调研结果进行测评。其中总胆固醇指标检测数值不低于3 mmol/L,且不超过5.2 mmol/L时为阴性;甘油三酯指标检测数值不超过1.7 mmol/L时为阴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数值不超过3.37 mmol/L时为阴性;高密度脂蛋白指标不低于1.04 mmol/L时为阴性;载脂蛋白AI指标检测数值不低于0.80 g/L,且不超过2.36 g/L时为阴性;载脂蛋白B标检测数值不低于0.42 g/L,且不超过1.26 g/L时为阴性[2]。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 20.0分析,用计数数据(%)采用x2检验,计量数据“x±s”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3]。
2 结 果
结果显示:Y组总胆固醇阳性率(41.67%)、三酰甘油阳性率(54.17%)和高密度脂蛋白陽性率(37.50%)与X组对应指标(阳性率分比为43.75%、54.17%和35.41%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Y组低密度脂蛋白阳性率(75.00%)、载脂蛋白B阳性率(43.75%)和载脂蛋白AI阳性率(16.67%)均显著高于X组对应指标(阳性率分别为47.92%、22.92%和4.17%),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血脂生化检验是临床检验中的主要检验指标之一,其指标正常与否与受检者的健康息息相关。此检验常规采用的检验方法为拉网式检验,这种检验方法是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检测,检测时各指标相对独立,无关联性,检验时间较长而且检验费用较高。而分级检验是利用各指标的敏感性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进行检测,如患者一级检测无异常可不需要进行后续检测,而且各级检测指标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效率,提高检测准确率,并降低检测费用。上述检测结果也表明分级检测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因此分级检测在血脂生化检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 鹏.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案的检验结果分析[J].淮海医药,2018,36(1):10-12.
[2] 徐建国.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16):151-152.
[3] 姜景霞.分级检验方法学的建立及其在血脂生化检验中的应用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8):136-13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475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