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邓怡君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学习语文知识,首先应当进行识字,这是其阅读课文、进行写作的基础。本文主要针对当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识字教学的策略做了具体介绍,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29-02
1.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需要和小学生发展的需要。然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对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2.当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注重说而忽视写
当前很多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略了识字和写字的重要性。即使有识字课程安排,很多教师也并没有真正落实写字教学与生字练习,而是让学生进行默读。另外,对于生字的教学,有部分教师在生字结构和意思方面花费的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时间进行生字写作练习,学生动笔的时间缩短,练习强度不够,就很难掌握生字的写法。这种注重说而忽视写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着识字教学质量的提高。
2.2注重量而忽视质
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教学过于注重量而忽视质,这主要体现在课后作业布置上。通过观察小学生识字作业情况可以发现,很多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每一个生字、词语写三行、五行,而小学生在写前两行时字体比较工整,后几行却出现字迹潦草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应在注重量的基础上加强对识字、练字质量的重视。
3.改进识字教学的策略
3.1利用字的结构,巧妙识记
低年级小学生識字类型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独体字和合体字[1]。由于很多独体字都是象形字,因此教师在进行独体字教学时可以使用形象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将字的原来样子进行临摹,让学生观察临摹的字像什么事物。例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儿是鸟头上的翎毛,哪儿是鸟头和鸟身,哪儿是小鸟的眼睛。而很多合体字都是形声字,因此教师可以将合体字分开来讲,例如“材”,字体右半部分是“才”,则此形声字也发同样的音。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学得又很有趣味。
3.2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创设情境法是素质教育实施以来很受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举例来看,教师在进行动作生字与生词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投”、“跳”等字,与此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些生字部首偏旁与字意之间的关系。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歌曲开展识字教学,如用“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来认识“泡、饱、跑、抱、袍、炮”这六个字,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就掌握了生字的写法。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对纯文字不感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生字教学时结合图形、图片等开展教学,例如,将象形字画成图画呈现给学生,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文字之间的相似之处,以此实现识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很快便记住了字形。
3.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认字效果
低年级的小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并且拥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这一特点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认字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每周举办一次“识字小能手”竞赛,选出识字最多的学生,对其进行表扬,对于识字较少的学生,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认字的学习欲望。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后,让他们用自己认识的汉字说一句话,让家长帮助记录下来,或给父母亲朗读几句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开展汇报比赛,看谁表现更优秀。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故事阅读,在语文课上将自己阅读的故事进行分享,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更多的汉字,从而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4拓宽识字渠道,倡导生活识字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汉字,例如广告牌上的汉字、墙面标语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汉字,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触到文字,接受文字的熏陶,生活识字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认字效率。倡导生活识字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把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积累相联系,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二是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汉字运用到生活中,实现学有所用。
4.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柳波.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策略探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2):116-1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2675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