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幼儿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中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带来支持,实现对幼儿科学素质培养,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先对区域活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然后对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予以探讨。
关键词:幼儿科学 区域活动 探究素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从幼儿的心智发育角度来看,要让他们获得科学素养,应让他们通过区域实践活动获得体验。区域活动现在幼儿科学素养教育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而进一步实现对幼儿的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需要我们关注幼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区域环境,丰富幼儿的探究体验,做好活动区域活动设计与实施区域活动,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区域活动对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1.营造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环境
在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中,区域活动的有效融入能够建立良好的探究环境,这对于提升幼儿科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保证科学区域活动的优质环境,并引导幼儿去进行科学知识学习和探究。区域活动是专门为幼儿提供体验的教育区域,能在教师的布置下展现出各种风格和特点,营造支持幼儿探究学习的环境。
2.丰富幼儿的探究体验
区域活动在幼儿科学教育中丰富了幼儿探究体验。科学作为一门特殊性教育内容,应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支持了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幼儿科学探究的策略
1.结合教育内容,创设区域活动环境
在以区域活动为基础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支持性的区域环境,这样能吸引幼儿主动进行活动探究,做到在体验中完成科学教育目标。
例如在科学区,孩子们在探究电。根据活动目标,我们提前给幼儿们准备了操作中用到的材料。干电池与小灯泡的出现,很快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新奇的事物让嘉浩十分好奇,他拿了一节电池,把小灯泡和电线的一-端分别和小电池的两端连接,灯泡却没有亮。他又换了两边的连接方式,灯泡还是不亮。嘉浩拿过别的电池试了试,灯泡终于亮了。嘉浩又接了一节电池,他欣喜地与旁边的玥儿分享,这样比用一节电池的时候更亮。他们把三节电池连起来,灯泡却不亮了。玥儿与嘉浩一番讨论,认为灯泡坏了便换了大灯泡,电灯泡很快地又亮了起来。他们又拿过几节电池,五节,六节,新灯泡也越来越亮。
幼儿们敢于大胆想象探索,记录实验结果。在探索中,他们学会了记录、合作,体验到了合作探索成功的快乐。教师为幼儿准备足够的实验材料,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2.捕捉幼儿兴趣,引发层层递进探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生活中常常会产生他们感兴趣的各种各样的话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生成新的区域活动,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中班自主活动时,几个孩子从自己的柜子里拿出乒乓球玩起来。睿轩说:“我们来比赛,把球从这边运到那边,看谁运得快。”同伴很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但是在运送过程中他们的球相继掉了下来。睿轩想了想,转身去旁边的玩具柜上拿了一个小篮子,其他几个孩子也拿了碗、盘子等东西,他们把手里的乒乓球放了进去。看到孩子们兴趣如此浓厚,“有什么办法让小球直直地、顺利地滚过去呢?”我问,孩子们一时陷入沉默。奇奇高兴地说:“用玩具挡住小球!”孩子们又开始寻找各种玩具材料并探究。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幼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幼儿在这种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做好趣味引导,激发幼儿积极参与
雨后的早晨,靖淳在草地上发现了一群“不速之客”——蜗牛,很快,周围的幼儿凑过来,一起寻找小蜗牛,将蜗牛带一些回班级喂养。孩子们十分好奇蜗牛喜欢吃什么,便从家里带来菜叶、树叶、面包,还有西红柿等放进桶里,将蜗牛分成小组,每组喂不同的食物。
第二天靖淳发现塑料盒子里多了些细小的长条和小点点。文儒将每个盒子看了一遍,指着盒子问我:“老师,这是小蜗牛的便便吗?小蜗牛的便便颜色不同诶!是不是因为吃的不一样?“我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查资料,小朋友们发现,原来蜗牛的肠胃很简单,食物不完全消化,会出现不同颜色的便便。
从这些行为和语言中,可以看出幼儿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地发展。通过分组活动,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的支持,做好趣味引导,激发幼儿主动参与。
4.鼓励积极交流,提升幼儿探究体验
科学区里的交流是探究过程的关键步骤之一,它是幼儿对探究过程和結果、结论的表达,也是对科学区中的探索操作过程有进一步的回顾、梳理。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每当幼儿有了想法跑来告诉老师时,一定要倾听,可用简洁的语言帮助他们梳理想要表达的内容,并复述给他们。到了大班,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通过记录能变无意识操作为有目的探究,教师通过对记录的分析能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探究过程。
综上所述,科学区中的探索学习要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要立足于科学经验,教师要在观察孩子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给孩子开放自主的空间,也给予孩子适度的引领,使幼儿享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教师要做到在明确科学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做好区域环境的创设,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高效完成科学知识的探究学习,并学会用科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对幼儿的科学素质培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53021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