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教学中情感因素的激发与调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姜世芳
摘要:数学的重特点是广泛的应用性。学好数学可以不登山而知山高,不过河岸而量其宽,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数学。学生发现并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定会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关键词:情感因素;情感体验;激发;调控
中图分类号: 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086-01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或活动得以满足产生的内心体验。青少年对事物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数学教师往往忽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信心和动力。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始终处于一定的情感因素调控下,去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第一,运用情感的感染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的感染作用是指一个人的情感会激发起周围人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动之以情”就是为了引起教育对象的积极反映。
首先,要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创立民主、平等增长谐的教学氛围。教师怀着真诚炽热的爱,努力沟通师生感情,产生情感共鸣,学生一般会产生愉悦和谐的情感体验,表现出良好的情绪状态。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师生关系冷冻或紧张,甚至动辄训斥、埋怨指责,只能造成师生对立、情感隔阂、逆反心理,导致教学效益低下。其次,教师要以良好的师表形象,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教学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敬业乐业精神;“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的语调节奏;“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态势等等。无不激起学生内心情感涟漪,激发出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再次,教师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光辉业绩,评述祖国的数学成就,可激起学生对科学、对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些情感体验会逐步内化为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动力。
第二,创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之一是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努力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如教学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蝴蝶标本让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剪双喜字、折纸飞机等。学生会产生新颖、有趣、好奇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略作点拨,教学目标的实现便水到渠成,亲切自然。
第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许多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感受、欣赏数学美,使学生获得美感满足,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看到奥妙无穷的大自然在数学规律中忽而万法归宗,忽而又扑朔迷离,领略到数学高峰的无限旖旎风光,必将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
数学的特点之一是广泛应用性。学好数学可以不登高山而知山高,不过河岸而量其宽。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数学,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数学。学生发现并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定会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内驱力。
第四,实施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的调控
青少年的情感发展表现为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为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教学活动中情感因素的调控。
1、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愉悦感。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教师适当地设置知识发生的背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让学生体验发现定理时成功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是积极情感的心理表现,是后续学习的诱发剂和精神振奋剂。
2、根据情感发展的个性差异,实施调控。首先要“偏爱”后进生。后进生往往把前次学习失败的沮丧的情感带到新的学习中来,产生惧怕心理。教师要设法使后进生在同位中有地位受尊重,对他们更应表现出真诚和耐心,帮助寻找失败的原因,多做个别辅导,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表扬,让他们重新升起学好数学的风帆。其次,对优秀生更加严格要求,防止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使他们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让他们“吃得饱、吃得好”,引导他们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另外,学生个性发展存在差异性,有的有远大理想,积极进取,有的则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有的情操高尚,有的情趣低级;有的热情乐观,有的则常常消沉懈怠。教师重视这些差异性,适时适度地调控学生的情感,对教学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3、激励性评价,保持积极情感的持续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希望得到好成绩,不落后于同伴,具有好胜性和荣耀性的心理倾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予以激励性评价,产生期望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会保持其对数学学习的积极状态。
学生数学成绩易于趋向分化。数学目标的制定不能一刀切,必须分层要求,要符合各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其“跳一跳,摘得到”。此外,教师可组织安排形式多样的教学课外活动,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舞台,获得成功的机会。教师要启发学生逐步把学习热情、表现欲望、成功愉悦内化为持续稳定积极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会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使其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要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情感的指引和维持。重视情感因素的激发与调控,教与学的效果才可能获得高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73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