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斌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194-02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营养状况也大大改观,不管是身高、体重还是胸围等,其发育水平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相比之下,青少年学生的力量、耐力和速度等体能素质却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身体的柔韧性与耐力素质的下滑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因身体素质的下降,学生肺活量的指数也有所下降。基于这种现实状况,如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因而,本文将主要围绕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体育 教学活动 学生 身体素质 提高
体育教学是一项以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学生体制、增进学生健康为基本目标的教学活动;而身体素质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保障,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够拥有较强的体抗力抵御各种疾病的感染,全身心的投入到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发展使推动了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善,但青少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趋势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学生体能下降、肺活量下降以及肥胖比例不断提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体育教学的教学并没有完成其既定目标。具体来看,目前体育教学在培养、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又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呢?
一、体育教学的局限与不足
在教育活动中,体育教学主要利用身体练习的方式,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与合理的体育教学结合的过程来增强学生的体制、增进学生的健康,以实现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教学目的,培养并推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为提升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我国体育教学改革从教学场地、教学器材、教材及教法选择以及体育法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这并没有彻底改善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不断下滑的现状,基于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理解误区以及教学误区的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依然是体育教学的重点所在。
(一)理解误区
从对体育教学的理解上来看,以下几点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
1.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学生个体性的需求,淡化了国家及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体育要求;
2.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快乐,淡化了刻苦、坚韧与意志等精神的培养;
3.体育教学片面强调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对各种运动技能的学习与锻炼;
4.体育教学只是注重对学生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
5.体育教学过分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忽略了对其体育学习基本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误区
在教育体制改革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强调,以及素质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改革条件下,体育教学活动也形成了一定的误区:
1.盲目地相应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组织,都一味地去迎合学生的感受,将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快乐至于太过重要的位置;
2.部分体育教师以一种消极旁观的态度看待体育教学活动,对学生不管不教,体育课上直接搬出部分活动器材供学生使用;
3.部分体育教师想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进行体育教学,将锻炼身体、增加体育素质的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以便于培养起学生刻苦锻炼的意识和一定的体育能力,但有因担心有悖潮流、遭人职责,只能在教学中困惑不解、徘徊不前。
以上因素的存在,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体能、身体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都受到一定影响。因而在强调学生快乐学习的基础上,体育教学还必须寻求相应的方法与途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起学生刻苦锻炼、坚韧积极的精神,推动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体育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要做的工作其实有很多:不断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对体育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进行客观的理解与落实;推动学校体育教学条件的改善,为体育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加强体育教师的团队建设,为体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人员基础。这些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但以下主要针对体育教师教学活动的相关方式进行探讨分析:
(一)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训练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校体育教学所选取的五项达标体育项目,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以及训练要点,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基础性训练。比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投掷运动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通过立定跳远练习来锻炼学生下肢的力量及其弹跳能力;通过仰卧起坐锻炼学生的腰腹力量。 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将多种单一的基础训练方式结合在一起,以便于获得较好地训练效果,切实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当然,要切实保证通过各种基础性训练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中各种训练活动的安排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毕竟身体素质的提高性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通过计划性和科学性的训练,才能够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避免其抵触心理的形成;与此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把握好训练的强度,不能因训练强度过大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三)抓强项、攻弱项,对学生提出更具体的锻炼要求
要通过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还应当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抓强项、攻弱项的方式,提出更具体的锻炼要求,均衡学生在不同训练项目上的基本能力,保障学生各方面体能的全面、均衡发展。具体来看,体育教师应该按照不同项目的评分标准,对于不同学生不足80分的训练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以便于保障学生每一项的锻炼成绩都可以达到优秀。
三、结论
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在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滑的情况下,通过对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与完善来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是尤为必要的。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从事体育教学的体育教师们,都应该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致力于对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范素萍,曾文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不容忽视[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1).
[2]郑海涛.如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1,(04).
[3]陶建华.加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J].中小学电教(下),2011,(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385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