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解剖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叶纯菁

  [摘要]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学科,是医学生接触最早、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该文简要介绍了笔者从教解剖学的实践体会。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
  
  
   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与医学各科有着密切联系,是医学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实践性和专业性都很强,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专业课。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这门课,成为解剖学教师应当思索的问题。以下是笔者从教3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总结。
  1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及就业市场对人才学历的要求,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素质下降,理解和接受能力普遍偏低。针对这种情况,新教材已经做了适当调整,删除了一些较难掌握,与中专专业临床联系较少的解剖内容,例如:颅底的孔、裂、隙、管等结构,降低了一些知识的难度。同时,作为解剖学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明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重点有所侧重,例如:护理专业,我们在选内容时,应把体表的血管、肌肉,内脏器官中的食管、输尿管、男性尿道的三个狭窄等作为教学重点;而助产专业,则在掌握上述重点的同时,重点讲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
  2精编教学口诀,降低记忆难度
  解剖学是门研究形态结构的学科,与中学学科多无连贯性,新名词、新概念多,记忆内容多,推理内容少,容易混淆,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无味,不想记忆。为了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精编教学口诀,降低记忆难度,例如:讲授尺骨与桡骨的内外关系时,可以利用谐音将“桡外尺里”引申为“老外吃梨”;而在讲授脑神经时,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可以将十二对脑神经概括为“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十一副十二舌下”。
  3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解剖学是门基础学科,理论性强,相对枯燥,如果仅仅将理论知识照本宣科,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差。为了使学生希望听教师讲授,可以利用他们生对身边事物现象的好奇,将解剖与临床联系起来进行讲解,例如:在讲肘关节的特点时,我们可以老人们常说的话引出,“大家经常听到老人们说不可以单拉小孩的手往上提,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候就会发现学生很期待教师讲出下面的答案,精神高度集中,在制造出这样的学习氛围时,我们就可以借助解剖图谱,来讲解肘关节的特点,使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
  4巧妙设计问题,培养学生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问题的难易以学生稍作思考能回答出为宜,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简单则达不到检测效果。例如:在讲皮肤的结构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长这么大,很多人都有被轻度烫伤的经历,会觉得很疼;试想如果把手放水里煮,那在这个过程中,痛觉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大家可以根据我们刚才讲的皮肤的结构进行思考”,这类问题相对简单,适合在课堂上提出。而对于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与临床关系密切的问题,学生在数分钟内难以回答,需查阅相应章节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思考题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例如:“一个患者足部受伤,从手背静脉注入的药物需经过哪些结构才可以到达损伤部位?”类似这样的问题,知识点跨度较大,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以通过对相应章节的查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解剖学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是由解剖实践中得来的,掌握这门学科的理论知识离不开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标本库中的资源,配合理论教学基础,加强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对理论知识作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因此,解剖学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而在充分利用标本库资源的同时, 也可以灵活运用学生自己的身体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一些骨性标志,可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在自己的身体上正确找出,并进行触摸辨认;而对于一些与临床急救密切相关的血管,也要求学生能在自己或同学身上找出,并进行现场演练。
  6适时总结,及时复习
   由于解剖学知识点多而分散,不易以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进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切忌为了完成大纲任务,而忽略学生的吸收能力,一味地进行“满堂灌”,而应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在每次的教学中,留下相应的时间,对本次授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同时将本次课的重点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及时复习课本内容,并且在下次上课时,分配一些时间来对上次课的内容进行复习,适当地进行提问,以检测学生掌握情况。除了课堂的总结与复习外,在整个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每隔一段时间就以单元考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复习情况。
  
  
  7注重沟通,自我反思,提高素养
   作为教师,笔者深刻体会到,无论备课多么充分,在实际教学中,都不可能完全按照预想的进行,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讲解,由于学生程度不同,他们掌握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留意学生的面部表情,当发现数量较多的学生面带不解时,应适当停顿,给他们消化知识的时间,或是再次讲解来帮他们吸收;如果是个别学生不解,可按进度继续讲解,课后再给予个别辅导。每次授课完毕,都应与学生及时沟通,获得反馈信息,进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素养,从最大程度上做到教与学的互动与磨合。
  
  参考文献:
   [1] 王怀生,李召. 解剖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石静,梁勇刚. 提高系统解剖学教学水平的几点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685-3686.
   [3] 刘钟,李涛,朱建宝. 关于系统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4):379-38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2436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