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赵汀
摘要: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具有非营利性质。通常情况下,科研事业单位资金由国家拨款,在全面预算体制下,科研资金绩效审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对科研事业单位绩效进行审核分析,探讨了科研资金绩效审计问题,并对上述工作要点进行了明确,提出了加强绩效审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绩效审计
科研事业单位由国家政府部门组织成立,是事业编制性质,主要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按照不同的类型,可将其分为三种,分别为全额拨款类、差额拨款类、自行收支类。其资金主要来源为国家财政部门,因此,开展资金绩效审核、强化财务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是保障单位科研价值性的基础。
一、资金绩效审计概述
科研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资金主要来源于纳税人上缴的财政资金。对科研事业单位研究资金进行绩效审计时,应首先明确审计的目标,将其与目标财政管理相结合,提高科研资金的应用效率。其次,应重视单位资金绩效审计流程的规范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审计造成的影响。
由于财政部门科研资金拨款数量有限,需要提前做好预算,并保障资金用途的科学性。就目的而言,资金审计工作主要目标为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旨在应用最少的资金,完成最优的社会服务与技术服务。就财政资金绩效审计内容分析首先应核查预算落实情况,对科研活动具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将预算方案与科研目标进行对比。其次,有关部门应核查收支情况,在科研活动过程中,政府财政各部门给予相应的补助,审计人员仔细核实补助收入、项目费用支出情况等,避免出现挪用资金、浪费公款情况。就科研单位绩效审计特点分析,由于科研部门属于非营利机构,资金主要来源于外部,资金主要投入为资本性支出,其中包括设备支出等,而经常性支出预算指标较为完善,在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审核基础上,能够保障绩效审计符合要求。
二、科研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绩效审核问题概述
(一)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科研工作资金应用存在非事务性特点,在绩效审计工作中,人员对技术投入认知不足,缺乏重视程度,致使在科研资金绩效审核过程中,存在明显偏差,无法保障绩效审核的科学性。财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可能由两方面因素引起,一是审计人员素质不足,无法保障绩效审计科学性,二是由于个人重视程度不足,缺乏绩效审计积极性,致使自身无法真正投入到绩效审核之中,甚至影响了后期财政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审计流于形式
形式主义在事业单位比较常见,绩效审计与预算管理、财政支出等各要素息息相关,若资金审计结果证明绩效水平不足,则表明研究成果较差、侧面反应了科研单位的现状,若绩效审计结果较好,则表明应用最少的资本,保障了科研效果。但在具体绩效审计过程中,受体制因素影响,其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问题,审计环节流于形式,财务部门没有真正对绩效进行审计、考核,考核结果失真,这是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由财务审计制度缺失所引发。
(三)审计编制规范缺失
科研资金绩效审计规范性是保障整体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基础,财政部门通过绩效审计确定财政拨款数目。但在绩效审计过程中,由于规范性缺失,致使整体工作存在明显的偏差。审计工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严格规范整体工作流程,做好各项目的核算作业,但由于规范性缺失,致使资金审计存在明显偏差,这是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四)绩效审核阶段性不足
由于科研资金绩效审核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受科研成果影响较大,甚至在科研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突发性问题。因此,在绩效审计过程中,要尽可能坚持层次性、阶段性原则,但由于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层次性不足,无法满足财务补贴、预算需要,甚至会导致资金阶段性利用过大,致使科研工作存在明显混乱。
三、科研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绩效审核策略
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时,逐渐完善绩效审计方式,优化绩效审计程序,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优化绩效审计工作
1. 加强审计宣传优化
针对科研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重视程度及形式主义问题,应加强财务部门审计工作宣传,优化整体工作配置,使其能够满足科学绩效审计的客观需要。首先,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应对资金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将资金充分应用到科研工作之中,提高事业单位科研成果。例如,在绩效审计工作中,财务部门为规避形式主义问题,提高职工的重视程度,定期开展财务审计会议,会议主题为“加强审计管理、规避形式主义”。领导人员在会议中高度重视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财务人员传统的工作观念,能够将新理念、新思维应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之中。绩效审计的主要工作是核查其是否能够应用最少的资金,达到科技研究价值最大化。该财务审计部门优化岗位人员配置,制定阶段性的绩效审计任务,保障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
2. 完善绩效審计制度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管理手段对其进行优化,保障科研资金绩效审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制定完善的绩效审计制度。首先,科研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应坚持规范化原则,尽可能对审计程序、审计内容进行细化、规范,对审计方式进行完善,提高审计工作的功能性、价值性。除保障绩效审计工作规范性之外,科研单位部门要认真落实科学管理制度,应用绩效管理制度、个人责任追究制度、职工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尽可能保障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比如《绩效审计实施指南》书中就明确的提出了绩效审计的多种方法,而且还都列举了相关的案例,避免科研事业单位在借鉴过程中的理解偏差。
若在资金绩效审计工作中有财务人员未按照规范条例开展审计作业,所造成的后果由个人承担。若财务人员资金绩效审计表现良好,则增加职工的绩效点,在年终阶段给予其相应的奖励。在具体绩效审计工作中,既要审计科研过程中的支出,又要把效率作为审计重点,改善原本的审核方式,使其不断完善,能够满足绩效考核的客观需要。 (二)加强绩效审计管理
1. 财政绩效审计管理
绩效审计是科研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若在绩效审计中发现问题,则会对最终的科研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财务部门必须加强绩效审计预算管理,在科学预算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科研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也应做出相应调整,需要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例如,某科研事业单位将整体财务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应用信息化手段完善预算管理,保障绩效审核工作的科学性,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基于信息系统在绩效审核管理中的应用,既能够保障绩效审计的动态化、科学性,也能够通过指标建立方式,使得审计价值最大化,并保障拨款能够得到最优利用。
2. 提升财务人员工作素质
财务人员素质是保障科研资金绩效审计科学性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绩效审计工作中,科研事业单位应重视绩效审计人员素质提高。事业单位应该聘请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科研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增加事业单位科研资金绩效审计队伍专业性。例如,某科研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事先对绩效审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审计能力、核算能力,可应用云计算技术、信息系统等,提高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性、有序性,能够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科研资金绩效审计之中。在提高人员技能素养时,还要重视绩效审计人员职业素养提高,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切实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除此之外,科研单位财务部门应加强绩效审计人员监督管理,提高职工工作责任心。
四、结论
科研事业单位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科研资金来源有限。本文对科研资金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了行阐述,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如何加强科研资金绩效审计的策略,旨在保障科研事业单位工作有序进行、稳定发展,提高财务部门对绩效审计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卫.财政扶贫资金审计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以A县财政扶貧资金审计为例[J].全国流通经济,2018(30).
[2]王卿丽.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审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现状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商业会计,2018(19).
[3]朱林.预算与绩效整合视角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研究——基于PART的借鉴[J].生产力研究,2018(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0176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