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预算软约束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守东 田艳芬 赵大坤

   【摘要】文章运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选择银行对非金融企业贷款额的变动衡量预算软约束导致的信贷膨胀程度,实证研究了预算软约束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到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预算软约束当期变量与滞后一期变量对银行体系有显著影响,当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滞后一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减少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关键词】 银行体系脆弱性 预算软约束 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经济退步,并引发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的发展披上了黯淡的冬装。金融动荡带来的经济的衰退又一次敲响了银行危机的警钟,脆弱的银行体系尤如大海中运行的小舟,随时有遭遇惊涛巨浪的风险。我国的金融体系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在渐进的经济转型及制度变迁过程中,我国的银行体系承担了转轨经济转嫁的风险,是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成因之一。
  
  一、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成因
  
  通常,银行体系脆弱性是指银行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决定的内在属性,是银行体系风险积聚状态。标准的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框架包括银行体系脆弱性测度,银行体系脆弱与否警戒线划分,以及影响银行体系脆弱性因素研究。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体制的变迁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根源,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学者的一致认同。南旭光(2004)运用Logit模型研究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成因,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既有一般意义上市场性风险,更为突出地表现为转轨时期特有的制度性风险。罗慧英(2007)研究认为在转轨经济条件下,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除具有一般生成因素外,还具有鲜明的制度成因。这种体制性脆弱是转轨经济制度变迁中的一种制度付费,真正诱因在于市场化改革不彻底。张筱峰,王健康,陶金(2008)认为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混合型脆弱性,是一般意义上的脆弱性与体制转轨的制度摩擦造成的特殊脆弱性的混合物。
  
  二、预算软约束与银行体系脆弱性
  
  在我国,特殊的融资体制、政府干预、金融体系结构及相应的产权制度是影响我国银行体系稳健性的重要制度安排。而特殊的融资体制及政府干预形成的预算软约束现象是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形成的主要制度因素之一。最先提出“预算软约束”概念的学者是科尔奈。J.Kornai(1979)在研究社会主义转轨经济时发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政府常常要追加投资、增加贷款、减少税收,并提供财政补贴,这种现象被称为“预算软约束”。通常预算软约束是指向企业提供资金的机构(政府或银行),未能坚持原先的商业约定,使企业的资金运用超过了它当期收益的现象。理论上对于预算软约束导致银行体系信贷风险膨胀研究较多。钟伟,宛圆渊(2001)建立了基于预算软约束的银行体系脆弱性数量关系模型,研究了在政府干预金融资源的配置过程中,银行和企业信贷失衡导致信贷扭曲膨胀。因此,预算软约束是银行信贷风险积聚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华强(2004)研究表明,预算软约束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内生根源,只要预算软约束存在,则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就可以不断积累,银行信贷风险增加。相对而言,由于很难界定信贷膨胀偏离均衡信贷规模的程度,因此预算软约束与银行体系脆弱性之间的实证研究不多。梁媛(2002)研究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的预算软约束,认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故采用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代表贷款规模的扩张,以通货膨胀率为银行体系脆弱性代理变量,采用分布滞后模型分析预算软约束引起的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累积特征。
   在我国,不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之间存在预算软约束,私营企业与银行之间也会存在预算软约束现象,只要存在政府干预,或者银行出于自身收益的权衡而不断为企业提供间接融资,二者之间就存在预算软约束,因此,不同类型的企业与整个银行体系之间都会有预算软约束现象。基于预算软约束的银行脆弱性模型表明,企业的信贷规模扭曲膨胀,其信贷规模超过了没有政府干预情形下的合理信贷规模。最优信贷规模偏离均衡信贷规模的程度越大,预算软约束程度越大。然而合理的信贷规模很难确定,因此,各种类型的企业与银行体系之间存在的预算软约束行为研究困难较大。通常,银行体系提供给非金融企业的贷款额可以衡量企业从银行体系获得的间接融资数额,表示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规模的大小。银行出于自身收益大小的考虑,以及在政府的干预下,一定会对先期发放出去的贷款不断快速追加投资额,以减少损失的发生概率。因此,如果银行体系对非金融部门的贷款数额增加过快,可以认为企业以超快地速度获得了超额的贷款,以往的贷款合约的硬约束程度减少,表示预算软约束行为的发生。因此,银行体系对非金融企业贷款的增速可以用来了不同类型企业与银行体系之间的预算软约束的程度。
  
  三、预算软约束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形成的滞后效应分析
  
  通常,制度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文采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实证研究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预算软约束现象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1、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非金融企业的贷款额是银行向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非金融企业的贷款数额,可以用来衡量预算软约束形成的贷款规模膨胀。本文以银行体系脆弱性核心测度指数为因变量,以银行体系向非金融部门发放的贷款增长率为自变量,分析非金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预算软约束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据库,数据区间为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
  2、实证检验
  当前,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应用非常广泛,模型中包含了解释变量滞后,因此将解释变量每单位变化的影响分布到了多个时期。本文应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预算软约束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以体现制度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滞后性。假设银行体系的脆弱性(BF)与预算软约束制度(SBC)间存在如下关系:
  
  其中常数项?琢用来表示除了预算软约束以外的因素形成的银行体系脆弱性状态。系数?姿i表示银行体系脆弱性滞后对当期的影响,系数?茁i表示第t-i期存在的预算软约束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
  首先建立滞后2期模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引入滞后两期的相关变量后,模型的整体拟和效果很好,调整的R2到达0.9857,F检验数值较大,概率为0,模型整体显著。残差序列相关性的一阶LM检验结果表明,其相伴概率为0.19,因此不能拒绝残差序列不存在自相关的假设,由此得到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预算软约束的“一般模型”(见表1)。
  
  根据“一般模型”中自变量系数的显著性,逐步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得到“简单模型”如下:
   BF=C(1)×BF(-1)+C(2)×GROWTHSBC+C(3)×GROWTHSBC(-1)
  同样计算得知,简化后的模型不近解释变量系数都非常显著,模型的拟和效果与“一般模型”相似,调整的R2为0.9867。残差序列相关性的一阶LM检验结果表明,其相伴概率仍然是0.19(结果如表2所示)。
  
   模型约束的有效性检验表明,参数的Wald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39,不能拒绝自变量系数为0的原假设。与“一般模型相比”,简化模型基本刻画了银行体系脆弱性与预算软约束之间的关系,其方程如下:
   BF=0.948×BF(-1)+0.462×GROWTHSBC-0.437×GROWTHSBC(-1)
  
   四、结论
  
  根据模型可知,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受到自身滞后一期的影响显著。预算软约束当期变量与滞后一期变量对银行体系有显著影响,其中当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增加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滞后一期的预算软约束程度减少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从而验证银行对企业的第一次贷款由于信贷规模的扩大而使脆弱性上升,而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银行不得不第二次为企业融资时,某种程度上高于不贷款时获得的收益。因此,第二次的贷款行为降低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从这一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尽管企业制度改革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也已经有五年的历史,并且有三家国有商业银行成功上市,逐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然而,银行对企业贷款的预算软约束仍然存在。因此,企业与银行都需要进一步强化贷款合约的硬约束,在消解以往沉淀的信贷风险的同时,减少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而生成的新增风险。才能够真正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积聚程度,降低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参考文献】
  [1] 南旭光、严太华: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下的脆弱性及其成因分析[J].济南金融,2004(9).
  [2] 罗慧英、郑辉昌、孟浩: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制度成因及防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 张筱峰、王健康、陶金: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29).
  [4] 钟伟、宛圆渊: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危机理论的微观构建[J].经济研究,2001(8).
  [5] 梁媛: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导致银行风险累积的实证分析[J].企业经济,2002(9).
  [6] 施华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486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