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 婧
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区域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是缓解能源短缺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整体跃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研究
2008年,安徽省芜湖市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90.01亿元,比2004年的115.34亿元,累计增长64.74%,年均增长13.30%。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1.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75%。但是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其地处农业大省――安徽,自身现代服务业起步较晚,与市委、市政府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本文选取了常州、泰州、湖州、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和合肥、黄山、九江等七个城市,评价芜湖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现代服务业竞争力是指一定区域内现代服务业所拥有的可利用的一切要素以获取并持续获取最大效益的能力。其核心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即同等投入要素下获得的产出最大化。前人对此做出大量研究,王小平(2003)在《服务业竞争力》中提出了在竞争战略指导下直接影响服务业竞争力的四大竞争优势;吴士元(2003),刁慕蓉、庄丽娟(2004)等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区域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结果提出政策建议;刘书瀚(2005),邹亚军等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城市服务业竞争力。然由于各地区存在资源环境、发展阶段、产业政策的较大差异,仅用绝对量的产出水平指标衡量区域服务业竞争力未免有失偏颇,因此本文更关注于服务业竞争力系统的评价。
一、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选择
按照前文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定义,其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评价体系应该涵盖直接体现性指标、影响因素性指标,包括作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产生或支持服务业竞争力的条件和保障其后续发展的原动力等。
基于上述认识,根据相关资料将现代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成长能力这二个子系统。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指一个城市(区域)现代服务业向社会提供服务和产品的实际能力和状况,是现代服务业现实竞争力发展状况的主要体现。下设主要指标有:现代服务业劳动报酬(万元)、在岗职工(万人)、平均工资(元)、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亿元)、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现代服务密度(亿元/万平米)等。现代服务业的成长能力是指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持续增长能力和由其内部质量所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非农人口(万人)、专利授权量(件)、科技人员(万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GDP(亿元)、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支出(亿元)等指标。
本文拟采用基于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的组合分析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将载荷发展水平的公因子作为衡量产出的标志,而载荷成长能力的因子为投入指标。这样,既消除多个评价指标指标的相关性,又符合DEA模型对投入、输出变量尽可能小的要求。
二、芜湖市现代服务业综合评价
1.发展水平的评价
发展水平是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对上述六个指标进行因子导入SPSS分析,结果可知,两个特征根能够解释总方差的85.57%。因子1(特征根4.14)可以解释总方差的49.628%,主要反映地区服务业的产出水平、结构层次、劳动力的能力等。故命名“整体水平因子”。因子2(0.994)可以解释总方差的35.942%,主要反映地区现代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能力的指标,命名为“收入水平因子”。
根据SPSS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和排名:宁波(综合得分1.508、整体水平因子1.056、收入水平因子2.131)、常州(0.425;1.348;-0.849)、泰州(0.081;0.635;-0.684)、合肥(0.017;0.231;-0.278)、湖州(-0.314;-0.352;-0.263)、芜湖(-0.402;-0.583;-0.153)、九江(-0.702;-0.709;-0.693)、黄山(-0.612;-1.626;0.788)。芜湖市综合得分列第六位,其中“整体水平因子”得分亦列第六,“收入因子”得分列第三位。偏低主要是因为:
(1)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偏低。以当年价增加值计,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仅为效率得分第一的宁波的17.6%,省会合肥的37.7%,常州的46.2%,泰州的52.2%,湖州的78.5%。
(2)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层次低。层次低主要体现在劳动生产率低上,换句话说,现代服务业吸纳就业多,劳动产出低,劳动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
2.成长能力的评价
成长能力是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又一重要部分,是指由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持续增长能力和内部质量所决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十一个指标导入SPSS进行因子分析,可以看出,三个因子解释了发展能力的95.2%,其中因子1(特征根7.924)方差贡献率72.0%,主要反映国内投入,命名为“国内投入因子”因子2(1.521)方差贡献率13.8%,主要承载实际利用外资指标,命名为“国外投入因子”;因子3(1.029)方差贡献率9,35‰主要承载了非农人口指标,命名为“城市化因子”。综合得分和各地区排名如下:宁波(综合得分1.622;国内投入因子2.286;国外投入因子0.066;城市化因子-0.515)、常州(0.340;0.391;0.151;0.281)、泰州(0.045;-0.186;-0.180;1.912)、合肥(0.016;-0.087;-0.070;0.825)、湖州(0,175;-0.620;2.186;-0.175)、芜湖(-0.428;-0.531;-0.302;0.077)、九江(-0.607;-0.371;-1.344;-1.103)、黄山(-0.813;-0.882;-0.507;-0.803)。结果显示,以成长能力的综合得分计。芜湖市第六位,具体原因是:
(1)科技含量不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发展和推动。从科技人员看,芜湖市科技人员数低于宁波、九江、常州;从专利授权看,2008年芜湖市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1000件,仅为最高水平宁波的1/9。
(2)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从样本对比横向看,芜湖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仅为宁波的20.7%,常州的40.5%,合肥的54.4%,泰州的56.2%,湖州的76.5%。
(3)投入严重不足。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就利用外资来看,芜湖市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仅5.7亿美元,低于长三角城市和省会合肥,固定资产投资也明显不足,2008年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76.5亿元,低于宁波、常州、合肥等
城市。
3.竞争力效率评价
效率是竞争力的核心,是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与发展水平和粗放式投入相比,效率是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按前述分析将国内投入、外商投资、城市化因子为投入指标;效率因子、收入因子为产出指标,将各指标按照前述方法极差变化后按因子分析累积贡献率加权计算后在DEA-Solver上分析各市现代服务业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上表显示,就总效率而言,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总效率(CCR)偏低,总排名在八个样本中列第六位,存在较大的产出不足。
黄山的总体效率最高而宁波最低。基于系统评价的效率分析和前文系统评价的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一是城市起点不同。黄山作为一个传统的旅游型城市,依托良好的自然景观和享誉世界的名胜古迹,对投入和劳动力的需求较小,产出高,因此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相对高势;城市宁波作为典型的港口城市,相对投入较大,尤其是国内投入较高,其绝对产出相对投入比较弱。二是CCR模型的严格假设规模大小不影响其总效率水平。宁波城市化程度比较高,消化较高的城市潜在就业人口要提高城市的产出效率或者扩大城市规模,即城市化水平高,对应需求的现代服务业规模大。
泰州、常州、合肥、湖州等经济相对发达,二产基础相对夯实的城市列2至5位,芜湖列第六位。从技术效率来看,芜湖技术效率偏低,在八个样本中,列7位,现有的规模水平下,分别投入目前投入水平的72.9%即可以达到目前的产出水平。技术效率较之合肥、湖州偏低,主要是因为,芜湖现代服务业虽然与上述两市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共同点较多,但其产出水平较之合肥、湖州更低,发展不足。服务业总体技术含量仍然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
三、结论
1.通过FA的竞争力系统分析得出:芜湖市现代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偏弱,竞争力发展水平水平滞后、发展环境欠优、成长能力不足。从发展水平看,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小、发展层次低。其产出的整体水平、产业经济效率和劳动效率相对其他城市较弱。从成长能力看,偏弱是因为科技、资本投、政策性投入等国内投入相对其他城市不足,吸引外资和利用外资的能力不够。
2.通过基于FA的DEA效率分析显示:竞争力效率较低,表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偏低,主要受城市起点因素、就业人员的变化、产业基础以及资本密集度等诸因素变化的影响。
(1)技术效率低。一是技术含量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与高新技术产业主导的制造业结构相匹配二是由于专业性服务人才严重缺乏,管理方式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
(2)资本密集度的差异,即规模效率落后。区域聚集效应认为若某行业能在一区域内形成规模,就能产生规模效应,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提高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率和劳动效率,增强辐射力,扩大影响力,但芜湖市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集聚效应。一是“三产兴市”的政策提出相对较晚,在吸引外资上对现代服务业关注有限;二是出口政策“重产品轻服务”,贸易的发展环境不优,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三是缺少服务性大企业和有影响力的品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5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