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完善,以及宏观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证券公司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形势下,原本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形式化的预算管理机制已经不能满足不断寻求创新发展且风险日益加大的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提升证券公司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证券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优化建议
  一、目前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的困境
  (一)证券行业受经济和市场形势影响较大
  在我国,目前证券行业尚属于新兴行业,发展还不够成熟,盈利模式还较依赖于交易通道业务,从大部分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来看,经纪业务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和投行业务收入目前还是占较大的比重,而这些业务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市场形势高度相关,容易受到行情波动的影响。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交易活跃,业务交易量激增,超预期完成预算计划;但在行情低迷时,又会导致业务交易量萎缩,收入大幅下滑,预算完成率偏低,甚至亏损的情况。因而相比其他行业来说,证券公司的经营收入受宏观经济和市场形势的影响较大,在下达预算收入指标时,高度依赖于外部环境因素的优劣,不确定性较大,增加了预算管理的难度。
  (二)预算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很多证券公司近些年都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传统的观念往往将预算管理流于表面化、形式化,认为是自上而下的一种下达目标任务的方式,职责不清晰,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而作为执行的业务部门对预算关注较少,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无法体现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模式下,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由于对业务趋势和经济形势缺乏判断,对相关预算指标的合理性与可行性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而执行部门对预算的概念和进度安排没有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业务计划没有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也未能及时根据市场真实情况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不能及时找到预算差异的原因,导致无法根据市场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及时调整,造成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与考核脱节,职责不清晰,最终无法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基本原则
  对证券公司而言,要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性,应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的体系,设立预算管理的领导和决策机构,遵循“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让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全面预算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战略导向原则
  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开展预算管理,坚持战略规划的导向作用,坚持市场对标管理,突出公司各项业务发展和财务成果相对于市场的增长能力。
  (二)分级负责原则
  明确预算管理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者互相协调,其中决策层对预算的制定起决定性作用,统筹全局,管理层负责编制并调整预算方案,执行层应将预算执行责任明确到人,并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三)动态调整原则
  计划周期内对外部市场及政策环境、公司经营目标及策略等因素进行定期评估,出现较大变化时,对预算计划进行动态调整,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四)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明确预算管理的责任主体与职责分工,强化专业管理部门对专业项目的计划管理,将权、责、利有机结合起來,充分发挥预算管理对经营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证券公司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预算编制体系
  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抛开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预算编制的观念,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应该是结合公司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在预测、决策基础上,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做出的安排,是对“人、财、物”的预算,包含经营目标、财务计划、业务计划,以及人力资源计划等。
  1.经营目标。经营目标是公司对各部门计划年度内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整个预算编制体系的中心思想和指导方针,是编制整个经营计划的依据。经营目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定量指标主要围绕公司为实现战略目标所要达到的盈利能力指标和业务竞争力指标等,定性指标是公司要求各部门完成的重要工作事项或者需要达到的工作成效。
  2.财务计划。财务数据能真实反映企业一个经营年度的各项信息,是经营目标的重要成果体现,财务计划包括财务收支计划、资金计划和资本性支出计划等。⑴财务收支计划包括对营业收入、费用成本支出和利润的预算。根据业务部门对市场形势的判断,融合公司战略目标,力争各项业务收入达到经营成果目标的要求,并同时要与相关的业务规模水平相匹配;财务支出预算按照合理高效原则,根据一定的投入产出水平,为实现业务达到经营目标相匹配的合理投入来确定。⑵资金计划是在充分考虑资金运用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对公司资金的配置和运用做好规划,确保公司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保障公司盈利的稳健性。⑶资本性支出计划是对资本性投资活动的预算,鉴于证券公司的经营特点,公司每年的资本性投入金额都较为庞大,包括对权益性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投资预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预算包括在预算期内构建、改建、扩建、更新资产的计划编制。权益性资本预算包括在预算期内为获得其他单位的股权和收益分配权而进行资本投资的预算。
  3.业务计划。根据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重点和具体目标,制定定性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例如核心业务指标、市场份额、客户数量、客户资产等竞争力指标或规模类指标,突出公司各项业务相对于市场或者行业的增长能力;对于无法采取市场对标方式确定相对值的指标,可采取绝对值指标。其他与公司经营密切相关的但无法确切量化的工作目标,可通过定性指标描述。
  4.人力资源计划。从公司的中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预测公司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包括像组织架构优化、岗位设置、人员编制、团队建设等人员规划和人力成本预算等内容。   (二)构建科学的预算执行和调整体系
  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将预算计划逐级分解,层层落实,严格执行,以确保年度经营目标的实现。
  1.各预算执行部门应定期、及时的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实现预算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各预算责任部门应当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凭证记录或邮件留痕等,加强适时监控,对预算执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和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公司报告。针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督促其落实改进措施;对于预算执行差异较大的项目或其他异常情况,分析偏差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形成预算执行报告提交公司。
  2.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体系的建设,建立合理的审批权限制度,依托于信息技术化管理手段实现预算系统的柔性和刚性控制,全方位的控制公司的预算,加强各项费用和资本性支出的预算控制,增强防范和控制风险能力。
  3.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若由于市场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公司内部制度变化等客观因素,致使预算编制基础不成立,或者将导致预算执行结果产生重大偏差的,应及时调整预算,保证预算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但调整的事项不能偏离公司整体的发展战略和年度经营目标,而且调整方案应在经济上能实现最优化,重点应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要的、非常规的关键性差异方面。
  (三)构建有效的预算考核体系
  有效的预算考核体系是评价预算管理机制是否得以落实的关键,对预算執行起到保障性作用,包括对预算结果进行考核和对预算过程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分为季度、半年度、年度考核。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需要对预算的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实际值与目标预算值的差异,并作为衡量标准,对相关执行部门或者人员进行奖惩。对结果进行考核的同时,也应关注在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反馈等过程有效性,为落实预算目标提供保障。
  四、结语
  科学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证券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预算机制可以整合公司整体资源,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及时跟踪、反馈预算执行情况,能有效降低公司的风险,对公司的经营活动实施全程控制、监督和分析,推动公司实现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秦晓蓉.证券公司预算管理问题浅析[J].管理创新,2018(26).
  [2]于闽黎.新形势下证券公司预算管理[J].财会学习,2016(7).
  [3]董艳春.解析证券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手段[J].时代金融,2014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64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