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几乎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此种风险在医院运行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发生,因此财务风险在时间、空间上都具有不确定性。预测乃至预防财务风险,要从医院内部控制架构方面入手,建立规范的内控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为医院的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系统化处理手段
  建立内部控制框架的目的在于:在财务风险还没有发生之前,凭借对以往风险发展轨迹的初步判断,运用科学合理的内控手段将其扼杀于摇篮中,从而起到预防作用。近年来,大数据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存在的风险也呈现多元化,内部控制框架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建。
  一、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
  (一)内部管理风险
  现代化公立医院的管理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医疗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随着近年来两次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医院逐步认识到内控工作的必要性,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从管理层到普通从业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经营发展,轻可持续发展,内控制度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公立医院的科室划分较多,人员管理繁杂。无论是日常的仪器设备管理、药品的采购发放,还是医生的出诊、护士的护理,涉及业务面广。如果医院内部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日常运行必然存在隐患,甚至出现部分人员消极怠工、思想懒惰的状况。这种潜在危机会使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降低,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医院的社会效益下降。而医院的人员成本、医疗资源成本等居高不下,日常管理制度上也存在漏洞或者盲区,不利于医院日常成本管控的进行,很可能造成财务危机,降低医院的管理效率。
  (二)信息化管理风险
  目前来看,我国医疗行业,特别是在当前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公立医院,在诸多领域都应用了互联网技术,这是新时期“互联网+”在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为了满足医院经济运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立医院逐步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平台是一把双刃剑,既是保障内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石,又不可避免的带来风险。
  以现代化HIS系统为基础,医院的财务核算不再依靠人工简单的进行加减,医院的收入、支出大部分通过HIS系统导出数据核算,其财务核算和经济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和统计分析系统、外部接口系统、药品设备管理子系统等,数据间勾稽关系是否成立,各报表总表与多维度明细表之间是否相互印证,HIS系统能否满足医院所属各部门收集、储存、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要求,其中是否存在漏洞,岗位设置操作权限是否合理,这些都是医院面临的信息化管理风险。
  (三)市场经济风险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只手,一是看得见的政府宏观干预,二是市场本身的发展规律,这一点是很难干涉的。自从资本市场进入我国以来,以龙卷风的形式席卷了诸多领域,医疗行业也在其中,这便是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
  公立医院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其经营行为容易因国家政策制度的改变受到制约。近年来受医改政策的影响,财政拨款资金有限,医院运营压力较大,为了自身发展,很多公立医院也开始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活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来,在公立医院的负债问题上,债务风险为其中最大的因素,根据资本市场发展的轨迹来看,信用贷款最终引发泡沫经济,此类事情时常发生,对于医院财务系统会造成很大的风险。
  二、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措施
  (一)强化内控意识,全员参与内控建设
  内部控制是一项需要全员参与、自上而下实施再反馈的系统工程,内控管理涵盖范围广、范畴大,必须得到管理者的重视、全员的理解配合。
  医院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对年度财务收支规模、结构和资金渠道做出合理预计,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形成各职能部门及科室的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执行奖惩方案;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强化成本意识,落实经济管理目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保证医院经济活动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避财务风险。
  (二)优化信息化内控环境,降低财务风险
  医院要与时俱进,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近些年AI技术的发展减轻了人力工作,互联网程序化对医院的内部控制架构的构建、缓解财务风险压力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系统必须保证信息质量的准确性,这是信息化内控的基本要求。
  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不是个体化工作,特别是对于公立医院这种业务复杂的机构,财务信息数据处理的完成度与各部门工作都密切相关,财务信息数据进入医院数据管理体系,各类物资日常的数据管理,工作使用量与剩余量盘点,这是一条链状结构,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信息数据协同连接的问题。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准确的获得财务数据,全面化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避免人力跟进全过程,可以极大的提高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于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的日常管理上,無论是各种药品、卫生材料、设备的资金预算、采购审批、资金使用跟踪、资产盘点,还是人员管理、绩效考核、日常挂号诊疗等医疗行为,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医院各个科室运营的监督和管理。医院日常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物资出入库管理通过信息平台记录核算,规范收入组织、收入核对核算和收入分析考核三个管理体系,从采购、验收、入库、领用各环节监管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医院内部的信息交流,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医院在现代医疗体系改革中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三)及时调整制度,提高适应外部环境能力
  医院要抓住新环境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变化带来的挑战,及时了解国家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适应政策变动。提升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素质及风险管控意识,提高财务风险的预判能力,降低风险发生概率。
  对公立医院而言,社会效益站在经济效益之上,医院要提供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服务,利用各类APP软件为患者提供更人性化、便利化的服务,简化就医的流程,减轻人力负担,更方便快捷的实现求医问诊。实现医务工作者、患者、医院运营管理者之间的“跨地域式远程交流”,通过数据传输实现交流的通畅。
  (四)形成有效的评价监管体系,巩固内控成效
  医院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工作,且评估范围覆盖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制度体系、信息系统等单位层面,及预算业务、收支业务、政府采购业务、国有资产业务、建设项目业务、合同业务和其他业务等业务层面。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建设,做到各业务系统模块之间的数据信息同步与实时共享,不断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
  三、结束语
  风险是客观存在,也是可控的。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只有加强对医院日常经营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强化对经济活动的考核、评估、监督,最大程度降低公立医院的经营成本和费用,降低财务风险,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推动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立.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医院财务管理转型趋势探究[J].经贸实践,2018 (24):210.
  [2]叶婷.新医改下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分析[J].财会学习,2018 (33):61+63.
  [3]彭军.医院财务风险管控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 (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319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