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内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的关注。但以往企业内审主要偏向于财务收支审计,继续走这条老路,已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需要。新形势下,管理效益审计应运而生,它可以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配合,规范企业工作的流程,通过一系列制度化、规范化的操作与流程提升企业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有效应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外部生存环境。本文首先阐述了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效益审计的基本概念,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有效实现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提出了“三个平衡”原则,以期为加快内审工作与企业管理的有效融合,促进企业早日实现发展目标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审;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平衡
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在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财务收支审计制度功能性较为单一,只是单纯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规避风险能力较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收支审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内审工作优化、转变势在必行。管理效益审计作为财务收支审计的延伸,能够有效应对外界市场变化的需要,满足不同管理者的信息需求,通过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信息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一、财务收支审计与管理效益审计的概念
(一)财务收支审计
财务收支审计是指,严格按照国家财务审计法律规范,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经营成本,例如:企业的负债、损益等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财务数据等相关企业财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审计,形成真实、可靠、具有针对性的企业审计报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真实的依据。
(二)管理效益审计
管理效益审计是在真实有效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审计,它可以深入分析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营收效益以及企业营运现状,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产生原因深入探究,得出有效解決措施,提高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有利于企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的必然性
(一)满足内审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一系列更加全面的经济政策的出台,经济运行体制机制的健全,外部监管程度的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其中离不开社会审计的有力支持。社会审计是外部监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通过定期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核查,从而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如果企业内部审计仅局限于财务收支审计,那么它和外部审计工作内容大部分都是交叉重复的,无法体现其作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所独有的特性。如果不想被社会审计取代,内审必须走一条更加适合自身特色的道路。那就是管理效益审计,这可以充分利用内审身处企业管理之中,通过弥补社会审计对企业管理参与程度不够的缺陷,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挖掘生产经营潜力,在推动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
(二)顺应股东需求的增加
由于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使经营者面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股东特别是广大中小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为了保障自身权益,股东第一层次对内审的需求就是利用内审来加强对经营层的管理监督。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催生了股东对内审进一步的需求,即要建立起有效的决策、经营、监督运转机制,形成各司其职、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这就把股东的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为决策者提供改善管理的建议或意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
企业竞争力的塑造是企业在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中形成的,管理效益审计正好满足这种需要,在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同时,通过发现并及时纠正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优化内部控制环节,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管理效益审计是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三、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的措施
(一)做好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平衡
独立性是内审工作的灵魂,虽然不少企业内审部门的设置和人员的配置普遍独立性不够,基本处于附属于其他部门的状态,内审人员也大多是兼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审工作向深层次的管理方面延伸。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能过于为了突出或强调内审工作的独立性,而割裂了内审与企业管理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内审对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效益提升的促进作用。管理效益审计突出的亮点就在于通过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帮助挖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从而实现被审计单位科学健康长远的发展。这就要求将内审工作要突破单一的查错纠弊等监督职能,向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服务转变。在秉承审计的独立性原则基础上,要坚持独立审计与积极参与管理相结合,从而推动内审工作有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逐步过渡。
(二)做好内审人员专业性与综合性的平衡
专业性是内审人员高效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但内审工作又是一个复杂、涉及面很广的工作。特别在内审工作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以往财务收支审计局限于具体的微观操作层面、审计建议就事论事建设性不够的弊端。加之目前大部分内审人员多是由财务人员转型而来,甚至有的是由刚毕业的学生或其他岗位中待岗人员构成,这就造成目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审计技能欠佳,专业性参差不齐的现状。很多企业认为提高内审工作的“准入门槛”就能解决专业性的问题,但仅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内审人员整体的综合能力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内审人员专业技能过硬的同时,还要有一定的“软实力”,如良好的职业素养、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表达能力,特别是要具备经营管理的视角和知识,对本企业重大的经济业务及管理环节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对内审人员专业性和综合性实施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才能高效、直击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从战略布局、体制机制等深层次方面,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做好审计成果价值短期性与长远性的平衡
财务收支审计成果相对于管理效益审计成果而言,往往比较直观,显而易见。管理效益审计则主要是通过被采纳的审计建议给企业带来的长远、持续的“隐性效益”来体现,审计成果不好量化,且短期内不易显现。企业绩效指标的设置大多采用定量指标,而内审工作的特殊性,特别是在内审工作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的过程中,使得企业和内审人员即使都已认识到管理效益审计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作为考核方很难设置较为全面与合理的考核指标兼顾审计成果的长短期利益,而内审人员也为了完成指标更偏向于能开展能突出业绩的财务收支审计。所以,要想打破上述困境,企业要在激励和约束机制上找突破,探索内审工作向管理效益审计倾斜的新路径,引导审计人员在这方面下功夫,最终实现审计成果价值短期性与长远性的平衡。
四、结束语
管理效益审计的概念不是最近提出的新概念,管理效益审计在我国也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但内部审计尚未与企业管理完全相结合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部分,落地效果尚不理想。企业在后期的内审实践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深化发展,切实推动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的平稳、有效的转变,加快实现企业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谢长琴.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研究[J].纳税,2017 (36):94.
[2]边少卿.企业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的新变化[J].中外企业家,2014 (14):54-55.
[3]温春桃.企业财务审计中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6,7 (20):104-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409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