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课课程改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通过对“创新创业课”课程运行情况的介绍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技术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课”改革思路,从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成果转化5个方面进行改革,并在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两年的改革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双创精神和意识,有效提升了职业技能和双创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校企合作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06.104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06-0-03
0 引 言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至今,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高校开展开来,出现了多种培养模式。本文以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校企合作企业联合开办的创新创业课为例,介绍课程运营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成果转化这5个方面进行改革,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创新创业课的运行现状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新南方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广州紫和堂邓老养生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邓老凉茶工贸店”。此次校企合作,是一种基于董事会领导下的校企合作共建就业创业实践基地新模式。“基地”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独立实体,资产所有权归企业方所有。“基地”董事会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在董事会授权下,学生经营团队(每个团队由8~12人组成)通过竞争上岗产生执行总经理及运营总监、财务总监、物流总监、市场总监和行政总监等,每个经营团队以1~5天为周期轮流全面负责基地经营活动,并对经营结果负责。因此,可以说,“基地”的成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实战”平台。为强化对学生经营技能的培养,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将整个训练过程设计成一门课程——创新创业课。课程教学及考核过程与经营及考核过程高度一致,按进程分为上岗前培训及考核,试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熟练经营阶段培训、经营及考核,提高门店营业额方案策划及考核,提高门店利润方案策划及考核5个阶段。运作模式可以用5个“一体化”概括,具体如表1所示。
在每批学生进入店铺经营之前,由校方与企业方协商确定本批学生的培训计划,对学生进行从产品知识、调配流程、质量管理、现金辨真伪、收银机操作培训、报表填制规范、产品销售技巧、中医诊斷、品牌宣传推广等内容的全方位培训。表2为每期受训学员的培训计划表。
课程考核方面,学生经营团队在正式进驻店铺经营之前,应经过严格考核,经鉴定合格后方能上岗。考核内容为产品知识、煮茶操作规范;卷面总分为50分,3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2 创新创业课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侧重学生经营技能的培养
通过上述的运行情况描述,可以很明确地发现研究团队采用的是校企合作基地模式,把企业的真实经营带进了校园,但是这就使创新创业课更侧重强化对学生经营技能的培养,而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够。
2.2 过分依赖校企合作企业
整个课程过多地依赖企业,从产品,到培训到运营到售后都依赖企业,而随着新校区的建立,因为地处郊区,交通又不便利,企业的积极性慢慢降低,导致课程质量难以保质,产品供应等后续也出现问题。
2.3 创新创业课内容过于单一,学生不一定感兴趣
由于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邓老凉茶的产品制作、店铺各岗位技能操作流程展开,内容过于单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项目兴趣不大,敷衍应付。课程考核对应邓老凉茶的经营绩效,很多学生自然反感。
2.4 无后续的成果转化
上完创新创业课后,并没有后续的平台让学生进行创业或者进行成果转化,课程没有后延性。
3 创新创业课程改革措施
创业拓展课要进行全方位改革,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有系统、有体系,结合之前创业拓展课的基础,命名新的创业拓展课为“创新创业课”,课程具体要从以下教学目标、教学团队、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成果转化5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培养学术创新意识
校企合作基地模式,也称为“嵌入式”教学模式,而研究之前的创业拓展课更类似实践课,更注重对学生经营技能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显然不够。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重心不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创业,而是为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杰米森(Jamieson)把创业教育分为3个层次:了解创业(About Entrepreneurship)、准备创业(For Entrepreneurship)和进行创业(In Entrepreneurship)。这3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结果都完全不同,对于面向“了解创业(About Entrepreneurship)”这个层次的通识教育来说,创新比创业更重要。以往的课程更重视提升学生的经营管理技能,忽略了对其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是重中之重。
3.2 “创新创业课”的教学团队中,企业是参与者而非主导者
之前的创业课程从内容灌输、技能培养,到产品供应等都由企业提供,随着新校区的建立,企业明显力不从心,导致整个创业拓展课的质量难以保证。笔者所在研究团队也考虑过更换新的企业,但是郊区的企业选择较少,而市区的企业又面临相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频繁更换企业对学生、学校以及企业自身都是痛苦的,3方磨合需要一定时间,而学生在校短短3年,磨合期没过就毕业了,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此,笔者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团队应以校内教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创业的理论知识体系由校内教师承担,为了避免思维固化和理论与实际脱节,应多邀请不同的企业人员来校开讲座,同时学生还可以直接与不同的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让对应的企业人员直接担任项目导师。 3.3 “创新创业课”的教学内容应采用项目化教学,多个项目可供学生选择
“创新创业课”不是简单的实操课,以往的教学内容就是围绕邓老凉茶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局限性较大,学生别无选择。笔者认为,课程内容应该采用项目化教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在课堂完成创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创业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可以选择到邓老凉茶店铺进行实操;也可以选择在大学生格子铺租格子,自主创业;还可以和别的企业在校外创业,做合伙人,比如,学院已和永辉超市合作,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永辉超市当合伙人,对超市促销、进出货等有决定权。
3.4 “创新创业课”的考核方式应重能力、多形式
课程考核要重视考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考核过程中要以能力强弱来衡量学生成绩的高低。能力本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实操,结合学生项目过程性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在做项目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体现;第二,考核形式可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理论知识考试,实践操作按过程考核,还可充分利用每年大大小小的创新创业比赛,以赛代考等。
3.5 引入创业实践平台,保障“创新创业课”课程成果转化
课程结束后,个别的学生会开始自主創业,但跟课程基本没关联。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很多在课程中形成的创新点子、创业项目因为没有后续的帮助而搁浅了,委实可惜。为此,笔者认为“创新创业课”课程应有延续性,给学生合适的土壤,让种子生根发芽。比如在课程中可以与学院所引进的校外企业平台相对接,帮助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从课内到课后的转化,在企业帮助下,整合从课内萌芽到课后创业零距离对接。“创新创业课”课程5个方面的改革如表3所示。
4 创新创业课的实践
根据课程改革思路,笔者所在学校在2017级、2018级市场营销专业中开展了2年“双创”教育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4.1 教学目标改革
通过深入学习中央、地方政府及学校的相关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文件,深入领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精神,坚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理念,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再单纯注重技能运营,更注重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培养。
4.2 师资队伍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团队共培养了“南粤优秀教师”1名,省级高层次兼职教师2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名,广东省营销协会常务理事4名,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营销大赛裁判员2名,院级教学名师1名,学院教学标兵1名,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名,学院先进工作者5人。专业团队成员中骨干教师双师型达到100%;专业骨干教师在读博士达到3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100%。所有团队成员均具有知道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计划和双创比赛并获奖的经验。
4.3 教学内容革新
以双创能力为导向,修订了“创新创业课”的理论教学大纲,构建了七大基本模块,分别为创新创业与人生发展、创业者与创业团队、创业机会与项目确定、项目评估、商业模式、创业基础和创业策划书。
4.4 考核方式多样化
采取“课堂参与+理论考核+项目完成度/双创比赛”的方式,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考核。最终成绩不再是单纯的“课题参与+理论考核”,还根据学生自己选择的不同项目进行测评,也可以通过参加挑战杯或“互联网+”等“双创”比赛的方式来替代项目分数。两届学生的课程考核一次性通过率达到100%,而且挑战杯均获得广东省金奖和银奖的好成绩,且立项和验收了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4个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
4.5 成果转化
本课程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培养创业精神,在校毕业生先后创立了芭比馒头(4家分店)和祺鑫布行,目前均运转良好。同时,本课程积极引导多个校企合作企业进行课程对接,目前与广东美宜佳便利店公司和广州市升谱达音响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对接学生就业。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文川.高思源.章鑫.“双创”背景下“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0).
[2]孙洪义.创新创业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毛政才.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以广东白云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7(21).
[4]张卓绮.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网上创业实训》校企合作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0-54.
[5]丁玉梅.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高教学刊,2017(2):124-125.
[6]张立焕.基于校企合作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为例[J].纳税,2017(15):46.
[7]陈晨,孙海涛.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会计相关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J].才智,2017(18):175.
[8]严权峰,陆有丽,胡文静,等.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初探[J].电子技术,2017(12):79-81.
[9]孙冰洁.基于双师互补创新创业训练的手机广告课程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18(7):23-25.
[10]傅兰.基于校企合作的《现代推销技术》课程改革思路[J].经济研究导刊,2013(35):150-151.
[11]徐志闵.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J].科技创业月刊,2018(11):98-1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61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