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十四周岁至二十五周岁的人,做出一些危害社会、触犯刑事法律,以及需要依法接受触犯的行为,因为目前具有大量的因素能够诱发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从而不断增加青少年犯罪案件。同时青少年已经成为现阶段需要极其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侵财、暴力与性犯罪极其突出,而且青少年犯罪逐渐转变为对社会治安造成较大影响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员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对青少年是如何一点点的做出犯罪行为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确保科学合理的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进行制定。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预防;分析
  因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发生犯罪行为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从国外极其常见的校园枪击案到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案件、贵阳六中孟超的事件等,所以青少年犯罪逐渐成为世界各地越来越重视的社会问题,被称为目前社会三大公害之一。而且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进行详细的研究,能够更加有助于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心理干预与心理纠正,确保为青少年犯罪提供有效的预防对策,不仅能够对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改变,也能够实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
  一、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一)受社会风气负面信息与倾向的影响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进行全面的发展,促使大力的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所以会导致人们产生一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十分腐朽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会发生大量的见利忘义、坑蒙拐骗、贪污受贿等不良的情况,会对我国的社会风气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同时青少年正处于形成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阶段,因此严重缺少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与社会经验,会被不良的风气所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无法忍住各种物质享乐的诱惑,促使青少年在一定的条件或者某种因素的趋势下,极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受社会不良文化思潮的影响
  因为优秀的文化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促使人们不断奋发图强,而低级、庸俗的文化会对人们的灵魂进行腐蚀,严重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在文化市场上市大量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与文化娱乐中都存在一定的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以及其他会损坏人们身心健康的内容,从而促使对我国的社会文化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所以被影响的社会文化环境会对青少年造成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甚至会不断对青少年的好奇心与模仿的欲望进行充分的激发,从而导致大部分的青少年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
  (三)法制道德教育过于落后
  近几年虽然我国大部分的中小学都对法律知识与品德教育课程进行开设,以及在社会上对“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进行开展,但是开展的力度较小,导致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宣传方法的效应不高,从而导致青少年不够重视这方面的学习。所以导致大部分的青少年严重缺少知荣辱、懂善恶、辨是非的观念,无法对犯罪与非犯罪的界限,以及此罪与彼罪之间的区别进行明确的分清。同时青少年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素质较低,以及分辨能力较差,而且青少年无法对社会各方面的不良影响进行良好的应付,无法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会产生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预防
  (一)保护性预防
  保护性预防主要是指国家或者社会为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有效的保,所使用的各种预防措施,而且这些预防措施为应该不断对与青少年保护立法有关的工作进行增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极其良好的物质,不仅能够对青少年对不良习惯进行有效的防止,也能够对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进行严格的禁止,还能够对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的打击。同时需要根据青少年所犯罪的原因與特点,对其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彻底的在青少年的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造,从而确保青少年能够逐渐成长为高素质的青少年。
  (二)前瞻性预防
  前瞻性预防是指通过对各方面工作的漏洞进行预见,不断对实施犯罪的条件进行有效的减少与消除,从而是对犯罪进行预防的有效的措施。而且通过向学生进行相关的普法,将政治课转变为法制课,不断组织学生对“庭审课堂教育”进行开展,以及不断对参观看守所等活动进行开展,从而促使青少年能够主动的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学校与家庭对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引导青少年对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进行树立,从而确保对青少年完善和谐的人格进行有效的培养与构建。
  总而言之,青少年的发展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是近几年我国不断频繁的发生青少年的犯罪,所以我国需要不断对青少年的心理进行详细的了解,从而确保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通过对青少年的犯罪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不仅能够对青少年不良的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改变,也能够引导青少年对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进行树立,从而确保实现我国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1]滕洪昌,月华.基于心理成因的青少年犯罪预防分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6):37-40.
  [2]李治霖,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与预防[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2):120-1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