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决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网络经济背景下,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战略手段,业务外包受到空前重视。然而当前物流企业业务外包仅停留在双方的合作关系方面,双方没有在外包网络中建立彼此的联系。论文采用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由外包的承包商和发包商连接起来所构成的外包网络与发包商企业竞争力的关系,同时,构建关系模型,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外包网络对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意义重大。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twork economy, as a strategic mean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utsourcing has been paid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However, the current outsourcing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only stays in the aspect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parties, and the two parties have not established mutual contact in the outsourcing network. This paper uses empirical research to emphat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sourcing network formed by the connection of outsourcing contractors and th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ontracting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model. The final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outsourcing network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ogistics enterprises.
【關键词】物流企业;竞争力;业务外包;关系模型
【Keywords】logistics enterprises; competitivenes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 model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9-0164-04
1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及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物流企业而言,经营环境变化巨大。首先,在全球一体化带来的激烈竞争中,物流企业不得不考虑企业的重点业务,为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随着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强化,使物流企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物流企业功能不完备,需要通过合作实现互补。多数物流企业认为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通过技术合作与资源外包,这并不符合发展的需求,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因为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协调成本相比,企业进行市场交易的交易费用越来越低,所以物流企业更着力于拥有核心设计能力或技术,而其他方面可以通过股份或契约形式,利用网络信息方法和手段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与具有销售、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等功能的企业建立合作网络,在这一背景下资源外包网络产生。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福建省部分物流外包网络核心企业,构建外包网络与物流企业竞争力关系模型,探索了物流企业竞争力与外包网络的关系,对物流企业具有借鉴作用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2 业务外包发展现状分析——以厦门市为例
对于外包(Outsourcing)而言,通常多指企业战略的一种,即一个企业或机构通过与外界合作方的合作实现通常由内部员工履行的资源处理的业务活动,英文一词的直译是“外部寻源”(Quinn & Hilmer,1994),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把企业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出去。对于如何界定外包内涵,在理论界提法不一,而目前对资源外包的定义普遍接受的是:企业为更大竞争优势的获取,由于企业资源不足和有限,对最具竞争优势的核心资源予以保留,而把其他非核心资源可以通过与外部企业合作实现专业化资源整合,从而实现提高绩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对环境应变能力和降低成本的一种管理模式。2010年2月25日,我国正式批准福建省厦门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在国内服务外包行业中使厦门有了地位上的突破。“十一五”期间,厦门市服务外包产业起步并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业务形态不断丰富、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统计,2012年厦门市登记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2.91亿美元,合同执行金额12.05亿美元,增幅分别达到32.09%和33.79%。其中,离岸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6.16亿和4.94亿美元,同比增长77.72%和57.13%。全市服务外包企业215家,从业人员27222人;已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24家,较上年增加26.32%;服务外包企业获得认证数量达到201个,较上年增加18.24%。近年来,通过服务外包数据可知,厦门市的外包行业快速发展、势头迅猛,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较为集中的行业分布,形成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格局以业务流程外包(BPO)为特色,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引导,以及呼叫中心等重点服务、IC设计、软件开发、动漫游戏、物联网外包领域为特色。
第二,特色明显的市场结构,主要目标市场为北美、日本、中国台湾,厦门形成市场结构特色明显的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已涌现出一批优秀组织和企业,对厦门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中国台湾、日本、北美三个目标市场外包业务占全市服务外包业务的20%左右。
第三,发包市场不断拓展,厦门市离岸业务发包国(地区)新增捷克、俄罗斯、芬兰等12个,由2011年的55个增加到2012年的67个。厦门市离岸合同总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国家(地区)达到12个,分别是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中国台湾、丹麦、韩国、瑞士、新加坡、阿联酋、法国和英国。其中,前5位的美国、中国香港、日本、德国、中国台湾离岸合同金额分别为2.39亿美元、0.92亿美元、0.45亿美元、0.36亿美元和0.29亿美元,占比分别是39.18%、15.03%、7.14%、5.81%、4.76%,合计占比71.92%。
第四,离岸服务外包结构改善,2012年,厦门市离岸服务外包以基础服务外包(主要是业务流程外包)为主体,其合同金额占比达到56.76%,而信息技术外包占比为20.10%。值得提出的是,体现高端服务外包的知识流程外包占比为23.14%,比2011年上升19个百分点,这标志着离岸服务外包结构得到改善。
第五,产业配套较为完善,除在厦门软件园的交通、生活、商业配套服务设施方面重点投入、完善配备外,在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单单2012年厦门市就新建立和增加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完成35个自主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另外,厦门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数字媒体技术服务平台、IT开发与测试平台、IC设计研发平台及统一通信平台等,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3 业务外包网络
当前,多停留在双边角度是目前对资源外包的研究现状,仅仅研究承包商和发包商间的关系。很明显,对于资源外包只是考虑双边资源外包关系还不足,而应考虑通过这种联结和合作形成和构成的资源外包网络。本文从物流企业竞争力和外包网络之间关系入手,探讨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通过外包网络,企业应该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本文认为外包网络指的是外包接包商与发包方之间通过彼此合作而建立紧密联系的关系纽带。它指的是外包接包商与发包方之间密切联系的“强”关系纽带。“强”关系指的是对企业自身抓住获取发展机遇,又有一定约束且与组织或企业之间接触比较频繁的关系,甚至直接影响双方合同。那么,企业或组织间的“弱”关系则是指企业间没有通过合同或合作约束的关系,所以企业间“弱”关系没有必要经常性维护。
总而言之,外包网络指拥有核心技术或设计能力的企业处于核心地位,以控股或契约方式或手段,整合优势资源通过高技术信息手段,与具有销售、生产制造、原材料供应等功能的企业通过合作和密切联系形成的合作网络。
4 物流企业竞争力与业务外包网络的关系模型
4.1 业务外包网络评价指标
物流企业业务外包网络评价指标体系从外包强度和外包密度两个维度设置,外包强度指双方与合作相关的,单位时间内合作双方发生的活动次数,也就是在外包网络中,节点成员企业之间的接触次数(单位时间内),具体有信任度指标(承包商与发包商之间),技术风险的分解与转移,信息传递的强度,定期交流的次数,非正式沟通的频率和承包商与发包商在技术产品、服务及市场、资产等资源方面的互相依靠程度等二级指标。外包密度指在外包网络中,节点企业实际交流互动关系数量和总的交流互动数的比例,本文以物流企业已确定选择合作承包商数量与可供选择企业数目存量之比作为衡量密度的指标。
4.2 中间变量评价指标
影响企业竞争力与业务外包网络的中间要素主要有:企业风险控制力、企业成本控制力、企业业务控制力、企业质量控制力四个方面的维度。风险控制力评价指标主要用于测度企业业务风险的分担和承受能力、业务外包所带来的对市场變化的响应速度、规避技术退化风险的能力。成本控制力指标主要用于测度由于外包所带来的产品市场定价能力和有效优化和降低成本的能力。业务控制力指标主要用于测度外包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可获得性、对关键性技术的掌握利用能力、企业对研发和技能人员的可获得性及企业集中外部生产能力和在主营核心业务中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质量控制力指标主要用于测度外包所带来的顾客满意度水平的提高、产品耐用度和质量的改善、产品可信度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升。
4.3 物流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
物流企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发展能力、盈利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四个方面的维度。产业环境和宏观环境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在设计指标时不考虑。物流企业发展能力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适应性及合理性、企业文化相容性、企业战略的前瞻性三个二级指标。盈利能力主要包括总资产报酬率和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两个二级指标。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技术研发人员占员工人数的比率、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比率、公司员工价值观念及素质、研发投入经费四个二级指标。企业生存能力主要包括企业设备居于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状况和能力、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市场相对占有率、企业人均装备水平、企业生产能力利用情况、企业劳动生产率水平。
本文在基于以上指标设置的情况下,完成构建业务外包网络与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模型,如图1所示。
5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实证研究时,以外包业务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发放问卷共350份,其中回收问卷213份,回收率为60.9%,有效问卷为124份。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下。
第一,外包强度(X2)和外包密度(X1)与中介变量M之间的关系。
外包强度(X2)与物流企业风险控制力、质量控制力和成本控制力之间相关系数都较低,表明增加外包承包商与物流企业的交流次数与频率对物流企业产品质量的改善、企业运作成本的优化与控制,以及风险程度的降低有影响但十分有限,但业务控制力与外包强度之间没有相关性。外包密度(X1)与中介变量M之间呈正相关,这表明企业实施业务外包的可能性,以及可供选择的承包商数量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节约、产品质量改善、资源和业务可整合程度及风险降低程度。
业务外包网络与中介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①M1=0.957+0.439×X2+0.318×X1;
②M2=3.097+0.445×X1;
③M3=1.588+0.457×X2+0.187×X1;
④M4=2.321+0.329×X2+0.223×X1。
第二,物流企业竞争力Y与中介变量M之间的关系。
①中间变量与物流企业生存能力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Y4=2.237+0.242×M3+0.176×M1+0.150×M2,由此可知,物流企业生存能力与风险控制力之间有最为紧密的关系,接下来是业务控制力和成本控制力,质量控制力与风险控制力并不相关。
②中间变量与物流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方程为:
Y1=1.098+0.547×M2+0.243×M1,由此可知,业务控制力与盈利能力有紧密关系,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力之间有正向相关关系,而与风险控制力和业务控制力均无关。
③中间变量与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方程为:
Y2=2.247+0.243×M3+0.186×M2+0.151×M4,说明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的贡献大小从低到高依次为质量控制力、业务控制力、风险控制力,而与成本控制力没有关系。
④中间变量与物流企业发展能力之间的方程为:
Y3=1.022+0.445×M1+0.386×M2,说明成本控制力与物流企业发展能力有紧密关系,接下来是业务控制力,与质量控制力和成本控制力两个变量无关。
由本文实证分析可知,经过对业务外包网络与企业竞争力关系模型進行修正,如图2所示,图中虚线显示变量间没有相关关系,实线显示变量间有相关关系,存在影响。该模型说明外包网络通过影响四个中间变量即企业的质量控制力、成本控制力、风险控制力和业务控制力,间接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产生影响。
6 对策措施
本文以厦门外包网络物流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数据分析,对业务外包网络与物流企业竞争力关系模型进行了修正,从如何提高厦门外包物流企业竞争力出发,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①物流企业将其非核心业务外包前,要充分分析企业的核心技术及核心能力,因为这样企业可以对关键技能人员和研发人员、关键性技术、外部生产能力的控制以及外部资源整合有帮助,从而能够分散和回避业务风险和技术风险,提升顾客满意度,优化和降低企业业务成本。同时,建议物流企业扩大业务外包承包商的选择范围,在与承包商合作中掌握主动,提高外包网络的密度。
②物流企业与外包业务承包商应加强合作,双方的信任度进一步增强,双方的交流次数与频率增加,鼓励双向交流、定期交流及非正式沟通,相互的依赖度提高。双方加强合作具体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双方应明确外包具体业务;第二,双方应该从战略高度认识外包及有明确目标;第三,双方保持联系,为确保稳定高效运营制定合理沟通机制;第四,双方应明确外包服务的评价准则。
③从行业发展角度来考虑,各行业协会组织应支持和鼓励外包行业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使产业政策发挥导向作用。第一,应积极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保障体系的建设,如标准和法规、投资、规划、组织、产业、安全、管理、宣传、培训等方面,注重强化信息安全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及外包公共信息平台的构建;第二,中介积极发挥协调功能,中介服务体系应进一步完善,在政府部门与行业、跨行业之间的双向沟通中发挥作用,加强与国际外包协会等国际服务外包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确保建立服务外包高效运行机制。
④物流企业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企业要强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和流程设计,要与外包网络企业制定相应的业务流程及运转标准,以此监督外包网络企业能否满足自身的需求,同时,也便于明确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的渠道,以确保尽可能少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⑤物流企业要将外包决策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为了实现科学决策,企业必须认识到业务外包对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在外包前,讨论其是否属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并将其与企业的对外战略利益挂钩。实际上,业务外包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不仅是策略本身,而且还是一个策略制定的决策过程。如果考虑外包,物流企业必须界定业务范围及种类,同时,还要考虑能够纳入外包网络的企业,以控制外包而产生的风险和管理问题。
⑥加大政策引导的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放宽外包产业的准入范围,使外包产业规模进一步做大。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外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着力培育发展各类研发服务外包、各种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建设的外包示范园区具有主导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等特点。大力推动外包平台建设,支持外包产业认证、市场开拓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借助与科技金融机构的产业互动,改善融资环境,加快建立促进外包企业发展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谢洪明,刘少川.产业集群、网络关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02):15-18+28.
【2】伍蓓,陈劲,吴增源.环境动态性对研发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科研管理,2010,31(04):23-30+58.
【3】徐妹.西方业务外包研究成果评价[J].外国经济与管管理,2003,25(12):12-17.
【4】赵向飞,董雪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模糊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6):135-137.
【5】刘会齐,侯洪亮.网络组织中的外包策略与企业核心能力构建[J].开发研究,2011(1):121-123.
【6】陈月梅.基于核心能力的外包策略分析[J].经济师,2012(12):251-2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3262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