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确诊病例40例,采取口服中药参苓白术散加味。结果总有效率达92.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66-0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发生于直肠与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一种疗效不显,又易复发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临床上多数治疗结果都不甚满意。自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依中医理论进行辩证,采用口服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5~65岁,35岁以下20例,病程多为数年,最长者12年之久,全组无痢疾病史。
   1.2症状与体征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便,其中浓血便10例,粘液血例20例,血便10例,大便次数每日4次以下者18例,5~10次者20例,10次以上者2例,左下腹部有压痛者15例,舌苔白腻或薄白26例,苔黄14例,脉沉缓或沉细22例,滑数或弦数12例,弦或沉弦6例。
   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10例。便常规:除可见红细胞外,白细胞在每高倍视野10~15个以上16例。全部病例大便培养3次,痢疾杆菌致病菌均阴性,查大便中阿米巴滋养体及囊子体3次均阴性,免疫学检查抗大肠抗体阳性22例,占55%,治疗前免疫球蛋白IgG、IgM轻度增高者4例,治愈后均正常,E玫瑰花试验,治疗前稍低于正常者2例,治愈后正常。
   1.4乙状结肠镜及X线检查全部病例治疗前均做乙状结肠镜检查,除肠粘膜广泛充血、水肿、颗粒样变外,且可见多发溃疡、糜烂及出血点,以距肛门10cm~30cm改变最为明显,同时可见炎性息肉,进行显微结肠镜检查者28例,其中90cm以下者10例,70cm以下者8例,40cm以下者10例,做活体组织检查者16例,病例结果,肠粘膜腺体排列正常,固有膜水肿,有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或纤维细胞增生,进行钡灌肠及双重照影,15例见肠袋变浅,肠腔短缩,有明显溃疡性者5例,结肠袋稍浅,粘膜可见溃疡或炎性息肉者8例,无改变者2例,具回盲部均无改变。
   1.5诊断标准根据上述检查,除外痢疾致病菌性肠炎、肠结核、肠肿瘤后诊断为溃疡性全结肠炎重度活动期8例,左半结肠炎中度活动期12例,重度活动期6例,直肠乙状结肠炎轻度活动期10例,中度活动期2例,重度活动期2例。
  2治疗方法
   上述所有病例均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化裁基本方法:党参30、白术15、茯苓30、山药25、扁豆15、薏苡仁30、砂仁10、桔梗15、诃子15、肉蔻30、赤石脂30、禹余粮30、煅龙牡各30、白蔻仁15、大枣15,以上诸药水煎服,取之450ml,早晚分服,每日一剂,脾肾两虚加补骨脂30、吴茱萸20,大肠湿热加白头翁30、黄莲15、生大黄5、黄芩10。
  3治疗结果
   3.1自觉症状的改善与消失情况经上述治疗后多数患者3~5天后,便血量逐渐减少,而后便次也减少,其它腹胀、腹痛好转,随之便中粘液也消失。
   3.2血便和粘液消失情况血便消失天数,最短为2天,最长45天,平均天数13天,15天以内消失者25例占62.5%,粘液消失天数最短5天,最长65天,平均为28天,25天以内消失者18例占45%,说明粘液消失较血便消失为晚,可能用药后肠腔充血水肿减轻,血便减少或消失,而肠壁尚未修复,故仍存在粘液样便有关。
   3.3溃疡或糜烂的消失情况全部病例出院前做乙状结肠镜或纤微结肠镜复查,溃疡或糜烂的消失情况,最短20天,最长80天,平均42天,50天内消失者26例占65%。
   3.4疗效判定以溃疡或糜烂消失为准,显效:30天内症状溃疡、糜烂全部消失者25例占62.5%,有效:80天内症状溃疡或糜烂全部消失者12例占30%,无效:80天以上仍偶见粘液血便溃疡尚未完全消失者3例占7.5%,总有效率为92.5%.
  4病案举例
   患者张某,男,48岁,2002年6月就诊,该患体质消瘦,食欲不振,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经常排粘液稀便已有3年,排便多在黎明前,脐腹作疼,肠呜即泻,每日4~6次不等,有时见肉眼血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做纤维结肠镜检查,西医诊断: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脾肾阳虚)方药:党参30、白术15、茯苓30、山药25、扁豆15、薏苡仁30、桔梗15、诃子15、肉蔻30、赤石脂30、禹余粮30、煅龙牡各30、补骨脂30、吴茱萸20、五味子20、砂仁10,上药入汤剂,水煎取汁400毫升,2次分服,每日一剂,连服一个月,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消失,食欲大增,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舌质淡、苔薄、脉弦,复查纤维结肠镜未见明显异常,临床痊愈,随访一年,未复发。
  5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腹痛、肠风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湿胜与脾胃功能失调,而致清浊不分,水谷混杂,并走大肠而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泻”《景岳全书、泄泻》篇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另有“湿多成五泄,无湿不成泻”之说,可见湿邪与脾虚是致病主因,湿盛可以伤脾,脾虚又可以生湿,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又互相影响,真对以上病因,在治疗上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味,诸药合用有补其中气,渗其湿浊,行其气滞,固涩止泻,恢复脾胃受纳与健运之功,此外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当注意饮食调护,避免生冷油腻等食物,才能有助于提高疗效,使疾病速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481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