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心理干预措施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血压达标率的研究

心理干预措施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血压达标率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千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
   关键词 高血压;心理障碍;心理干预;血压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疾病,一旦患病需长期服药控制。长期治疗及疾病影响,易导致部分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心理障碍,引起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的影响可能会在一定程度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影响血压控制效果[1]。对此,针对老年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除了积极加强治疗外,还应着重强调心理干预。本文主要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先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60~77岁,平均(67.8+4.4)岁;高血压I期7例,I期19例,I期6例。干预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60~79岁,平均(67.4+4.7)岁;高血压I期6例,II期20例,II期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临床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经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为心理障碍。
   排除标准:重大心肺系统性疾病、严重并发疾病等。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临床治疗基础上予以随访干预,随访方式为门诊实施与随访人员定期上门指导相结合,并嘱家属加强院外护理,可通过电话、微信、组织讲座或定期开展干预活动等方式对患者实施干预,两组患者干预时间为半年。①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①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起相关知识体系,使患者和家属能主动建立起科学的生活习惯,充分认识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性。鼓励和指导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学习并掌握自我保健、护理和管理的技巧,做到自我控制血压,定期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功能进行检查。根据病情,坚持合理长期用药,以延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发展,使患者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获得提升,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②饮食:合理膳食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对病情的控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大意义。饮食原则上以高纤维为主,以易消化、清淡、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少食多餐为宜[2]。食物以谷类为主,应多样化,常吃禽类、粗粮、低脂乳、淡水鱼、豆制品、瘦肉等,适当增加海产品及含钙高的食物,并嘱患者尽可能戒烟酒。③运动:高血压患者应适当参加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有利于降压,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降压效果。运动量要适度,原则从运动量较小开始,循序渐进,不宜短时间内大量运动锻炼。④用药:高血压患者的用药原则为:坚持长期用药、控制剂量。即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不可对服用的药物进行擅自加减或停用,多数患者需长期服用维持量,降压不适宜过快过低[3]。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等情况,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服药后不宜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老年高血压伴心理障碍和患者的康复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和社会再适应与再建健康行为的过程。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真诚的行为,亲切的话语获取患者信任,鼓励患者多表达情感并发挥主观能动性。护理人员应尽量消除患者悲观及恐惧情绪,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精神因素与疾病形成的关系,教会患者掌握一定的心理应急状态。如血压控制不理想,甚至有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患者常为此感到恐惧、悲观和失望,护理人员应耐心深人的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想法,以诚相待,理解患者的痛苦,并给予鼓励和关怀,以消除患者脆弱的情感状态,让患者保持乐观平和的健康心理,消除患者信心的不足[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干预前后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5]:是否存在有忘记服药情况;是否重视药物治疗;当临床症状得以缓解后是否停止用药治疗;服药后自觉症状更坏情况下是否停止服用;是否存在擅自更换药物情况。每个选项设置4项答案,分别为经常有、偶尔有、很少有、没有,对应分值为0、1、2、3分,总分15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治疗依从性越高。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定,借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SDS)评估[6],总分为100分,SAS高于50分则患者轻度焦虑,SDS高于53分则患者轻度抑郁,分值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干预期间定期监测两组患者血压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平均血压水平。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为(13.2±1.3)分,高于对照组的(8.1±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兩组干预后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改善,且干预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两组患干预前血压水平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且肝预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高血压属于临床常见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高血压患病率也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7]。高血压发病原因可能与患者家族遗传、年龄、职业、环境、食盐量及体重因素有关,一般认为在发病中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占主导地位,而肾脏及体液内分泌因素等也参与了发病过程,长期反复的过度紧张与精神刺激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失去了对大脑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正常调节作用,形成了以血管阻力增加,血压上升[8]。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治疗可能会存在明显心理障碍,会感觉孤独、焦虑、恐惧等,出现记忆下降、自言自语、情绪易变等症状
   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由于受到负面心理因素影响,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存在依从性降低的问题,再加上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影响,不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因而临床上针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除了加强治疗及常规护理外,还应重视患者心理干预。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对老年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提高血压达标率。
   参考文献
   [1]施玉兰,程景华.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的效果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7,39(6):77-78.
   [2]張莹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调查及护理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2):167-168.
   [3]魏丽.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4):142.
   [4]孙念云.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3):2530-2531.
   [5]李明民心理干预对伴心理障碍的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8):1531-1532.
   [6]杜吉蕴.高血压伴心理障碍干预护理抗抑郁疗效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7,32(4):137-138.
   [7]杜吉蕴.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的抗抑郁效果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6):180.
   [8]廖华艳.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的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5):147-1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99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