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MRI联合DW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分析并比较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阳性符合率。结果 在DCE-MRI、DWI以及DCE-MRI联合DWI动态扫描中, 分别有47、51、69例患者检查显示病变部位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均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或者为等信号。DCE-MR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8.18%、69.57%、64.00%, 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7.27%、77.27%、72.00%, DCE-MRI联合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6.00%。DCE-MRI联合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三种原发性肝癌阳性符合率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检查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可提高病变部位的阳性检出率, 两种检查方法联合使用对于肝脏的诊断价值较高。
【关键词】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原发性肝癌;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1.023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是国内主要导致死亡的肿瘤之一,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的趋势[1]。肝脏初期病变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很大的帮助。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ynamiccon-trast-enhanced MRI, DCE-MRI)可以提供肿瘤血管渗透性方面的定量分析参数, 不仅可以提供肝脏病变形态学的特征, 还能反映出病变血管循环的改变[2, 3], 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能对肝脏组织结构及细胞特性进行定量分析, DWI能够比常规MRI获得更多的信息, 对明确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DCE-MRI联合DWI定量分析的数据, 探讨其在肝脏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所有研究对象经过组织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验诊断, 并且临床资料齐全。男35例, 女35例;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5.3±5.2)歲;病程2~14个月, 平均病程(6.7±2.5)个月;根据肿瘤类型可分为:小肝癌型(病灶直径<3 cm)22例, 结节型(病灶直径为3~5 cm)23例, 块状型( 病灶直径>5 cm)25例。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组织证实为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的发性肝癌; 事先与所有患者说明本研究方案, 并且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癌症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 或者患有其他脏器的实质性病变。
1. 3 方法 DCE-MRI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1.5 T Mutiva核磁共振, 使用16通道体部相控线圈采集MR信号。对患者在平扫后均进行四期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均采用横断面屏气扫描, 每次采集时间约为12 s/次。使用增强T1高分辨率各向同性容积采集(e-THRIVE)序列:TR:4.3 ms, TE:
2.1 ms, 厚层:6 mm, 层间距:0 mm, 视野:410×309 mm, 矩阵:292×154, 翻转角为12°。对比剂为扎喷酸葡胺, 用药剂量为0.1 mmol/kg, 注药流速为2 ml/s, 在注药开始时即开始进行连续信号采集, 共采集10次, 采集时间约为14~17 s/次, 总共采集时间约为2~3 min, 必要时再增加延迟采集, 每次采集前吩咐患者吸气后比屏住气。
DWI检查方法:选择单次激发的平面回波序列进行横断面扫描, 设置上下预饱和带, 加用脂肪抑制技术。B值采用0、800 s/mm2, 诊断图像采用B值=800 s/mm2, 激励次数:4, FOV:320~430 mm, TR:4000~4500 ms, TE:55~93 ms, 层厚:8 mm, 层间距1 mm, 采集矩阵180×130, 层数:28~36。
由两名以上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观察、分析DCE-MRI、DWI检查不同类型肝癌的差异, 一旦存在不同, 则由两位医师共同判断, 然后分析并比较DCE-MRI、DWI及DCE-MRI联合DW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以及阳性符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影像学表现 在DCE-MRI、DWI以及DCE-MRI联合DWI动态扫描中, 分别有47、51、69例患者检查显示病变部位信号强度显著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均在门脉期和延迟期表现为低信号或者为等信号。
2. 2 DCE-MRI、DWI、DCE-MRI联合DWI检查阳性符合率比较 DCE-MR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68.18%、69.57%、64.00%, 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77.27%、77.27%、72.00%,
DCE-MRI联合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0.00%、100.00%、96.00%。DCE-MRI联合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三种原发性肝癌阳性符合率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DWI联合DCE-MRI开始应用与癌症组织的筛查中。高分辨率DWI比标准双侧DWI能更详细地评估肿瘤的形态。DWI测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为DCE-MRI动力学提供了清晰和互补的信息, 对肝脏病变的定性和综合诊断提高准确性。DWI利用布朗运动提供了影响水的微观流动性的内在组织特性的信息。ADC在肿瘤显像中与肿瘤的侵袭性和肿瘤反应有关[4]。影响DWI的组织特性与DCE-MRI不同, DCE-MRI依靠增强动力学反映的组织血管差异来识别肝脏惡性肿瘤。虽然DWI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肝脏成像, 但以前的研究报道了肝脏良恶性病变[5, 6]的ADC值的差异以及通过ADC和DCE-MRI特征的多变量组合来提高诊断准确率。有研究表明是将定量DWI与计算机辅助评估生成的DCE-MRI动力学特征联系起来, 并证明较低的病变ADC值(代表较高的细胞密度)与更多的可疑动力学有关。此外, 多因素分析显示ADC和曲线类型是良恶性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 并证实DWI为DCE-MRI动力学提供了补充信息。在曲线动力学和ADC值上预测恶性肿瘤的大范围表明, DCE-MRI和DWI-MRI联合信息显示了提高MRI检查肝脏特异性的潜力。这些发现与最近的其他研究一致, 这些研究表明, 将DWI纳入临床肝脏MRI评估有助于提高诊断性能[7]。未来DWI将能够评估特定病变亚组的模型性能, 如肿块与非肿块病变, 以及不同的良恶性组织学。本研究结果表明, DCE-MRI联合DWI检查小肝癌型、结节型、块状型三种原发性肝癌阳性符合率均高于DCE-MRI、DWI单独检查,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联合使用对于病灶的良好筛查效果。
虽然DWI联合DCE-MR检查这项研究中没有进行广泛的成本效益分析, 但通过不断的改进会减少不必要的活组织检查的数量。此外, 单凭ADC和最差曲线的可比诊断准确性表明, 对比剂(Gd-DTPA)较敏感的患者(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DWI可能有潜在的好处, 这一点在临床上是十分有价值的, 可以降低与手术相关的患者的发病率, 此外, 单用ADC和最差曲线的相对诊断精度也表明, DWI对于那些不能使用对比剂的患者(Gd-DTPA)可能有潜在的好处[8, 9]。有研究表明, 使用高分辨率DWI可以比标准双侧DWI更详细地评估肿瘤形态。虽然双侧DWI的ADC值不同, 但两种技术均可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双侧DWI的ADC值均显着低于其他病变, 并且与文献报道的ADC值相似[10]。尽管ADC值明显较低, 但双侧DWI和高分辨率DWI在区分良性和恶性病变方面是相同的, 因此只要调整异常ADC值的阈值, ADC的这种差异几乎没有临床影响[11]。
综上所述, DCE-MRI联合DWI检查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可提高病变部位的阳性检出率, 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邓娟.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 医学综述, 2014, 20(13):2473-2474.
[2] Boss MK, Muradyan N, Thrall DE. DCE-MRI: A review and applications in veterinary oncology. Veterinary and Comparative Oncology, 2011, 11(2):87-100.
[3] Kido A, Fujimoto K, Okada T, et al. Advanced MRI in malignant neoplasms of the uterus.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13, 37(2):249-264.
[4] Padhani AR, Liu G, Mu-Koh D, et al.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 a Cancer Biomarker: Consensus and Recommendations. Neoplasia, 2009, 11(2):102-125.
[5] Guo Y, Cai YQ, Cai ZL,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clinically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us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JMRI, 2002, 16(2):172-178.
[6] Woodhams R, Matsunaga K, Kan S, et al. ADC Mapping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al Sciences, 2005, 4(1):35-42.
[7] Lehman CD, Gatsonis C, Kuhl CK, et al. MRI Evalua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Breast in Women with Recently Diagnosed Breast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13):1295-1303.
[8] Rubesova E, Grell AS, Maertelaer VD, et al. Quantitative diffusion imaging in breast cancer: A clinical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 JMRI, 2006, 24(2):319-324.
[9] Guo Y, Cai YQ, Cai ZL, 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clinically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using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JMRI, 2002, 16(2):172-178..
[10] 付振杰. DCE-MRI联合DW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患者病灶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 27(4):245, 267.
[11] 敬文斌. DWI联合DCE-MRI对肝脏局灶性结节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 16(11):94-97.
[收稿日期:2019-1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6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