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88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 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采取口服羟考酮控释片治疗, 观察组采取氢吗啡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生命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94.36±5.21)、(94.15±4.68)、(96.38±4.21)、(96.39±5.5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8.25±8.36)、(74.28±4.25)、(80.39±5.50)、(81.23±5.3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氢吗啡酮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 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关键词】 氢吗啡酮;中重度癌症疼痛;生命质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4.049
近年来, 癌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患者常常会伴有疼痛感, 有数据显示[1], 30%~50%的癌症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晚期的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达到了60%~80%。目前针对癌症患者的镇痛药物较多, 虽然大多数药物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但会伴随一些不良反应, 导致镇痛效果减弱, 临床上找到一种安全性高, 镇痛效果好的药物对癌症患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本院的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采取氢吗啡酮进行镇痛治疗, 分析其镇痛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5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8例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随机抽签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 女21例;年龄42~66岁, 平均年龄(55.38±4.46)岁。观察组男24例, 女20例;年龄43~67岁, 平均年龄(55.93±4.3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通过细胞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疾病, 分期为Ⅲ~Ⅳ期;伴有疼痛感,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分;生存期预期>3个月;统一参与本次研究且签注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存在意识障碍或语言交流困难;严重感染其他疾病;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口服羟考酮控释片(国药准字J20040096)10 mg治疗。观察组采取氢吗啡酮( 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100)治疗, 静脉注射0.2~1.0 mg/次, 每2~3小时1次, 让患者能24 h内达到镇痛效果, 24 h后对患者进静脉滴注, 剂量为0.2 mg/ml, 1次/5~10 min滴注, 最后采取镇痛泵, 剂量为2 μg/(kg·h), 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2]:显效:患者疼痛评分下降>75%;有效:患者疼痛评分下降>50%;无效:患者疼痛评分未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 甚至疼痛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生命质量评分从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进行评价, 单项满分为100分, 分数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高[3]。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如呕吐、便秘、瘙痒等。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94.36±5.21)、(94.15±4.68)、(96.38±4.21)、(96.39±5.5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78.25±8.36)、(74.28±4.25)、(80.39±5.50)、(81.23±5.39)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癌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4]。癌症患者通常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 需要及时采取镇痛措施,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5, 6]。患者的疼痛机制较为复杂, 可分为急性疼痛与慢性疼痛, 疼痛属于患者的主管感受, 并非简单的生理应答, 将疼痛定义为机体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以及感觉。癌症患者的疼痛范围较广, 且会伴随着多种自主神经反应, 如肠蠕动、血管收缩等, 疼痛感较强, 如何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感是临床上一直以来的重点关注问题[7-10]。
目前临床上缓解癌症患者疼痛一般采取镇痛类药物, 常见的阿片类为主, 其镇痛效果显著, 安全性高, 是临床上首选的镇痛药物。羟考酮控释片是一种需要长期服用的阿片类药物, 随着疼痛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剂量, 是缓解中重度癌症的重要口服药之一[11-16]。但多数患者在服用羟考酮控释片后,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影响了镇痛效果。氢吗啡酮是一种半合成的阿片类受体抑制剂, 是吗啡的替代品, 该药主要用于缓解软癌症、软组织创伤等导致的疼痛, 可以使患者的疼痛感逐渐减轻, 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物质生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氢吗啡酮的作用时间能达到24 h, 因此能盡快的缓解患者的疼痛, 提高了生命质量让患者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牛小辉[9]研究中, 对40例中重度癌症患者采取氢吗啡酮治疗后, 镇痛效果达到95.72%, 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与本文研究一致, 也说明了氢吗啡酮的镇痛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采取氢吗啡酮治疗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 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显著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文, 陈莉, 刘俊霞, 等. 不同剂量氢吗啡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比较. 医学综述, 2019(10):2077-2081.
[2] 王伟宁, 宋述玲, 李仁超. 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外医疗, 2018, 37(26):10-12.
[3] 陈丽, 方梦可, 吴艳, 等.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分析.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10):2718-2721.
[4] 李明生, 王婷婷, 李胜德, 等. 不同剂量盐酸氢吗啡酮用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5, 36(11):1228-1229.
[5] 王丽娟, 樊晋荣. 氢吗啡酮和吗啡在癌症晚期患者PCIA中的应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31):110.
[6] 刘静, 陈开杰, 贾毅敏. 某肿瘤医院2013至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品应用分析.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6, 31(6):866-870, 947.
[7] 纪军, 刘思纯. 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8):9628.
[8] 金晓琴, 饶冠利. 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在癌痛滴定治疗中的应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8, 25(S1):172-173.
[9] 牛小辉. 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疗效及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分析. 健康必读, 2017, 12(36):39.
[10] 孙磊, 武红静, 耿宝淳. 不同滴定镇痛治疗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生命指征及存活质量的影响.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3):558-560.
[11] 吉爱军. 药物干预对中重度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
究//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 2016:72.
[12] 张望望, 李燕. 芬太尼透皮贴与吗啡缓释片对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镇痛作用的疗效比较. 抗感染药学, 2016(3):710-712.
[13] 王敬. 氢吗啡酮对中重度癌症疼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生命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 38(10):766-768.
[14] 张慜鋆, 赫为, 张海锋, 等. 芬太尼透皮贴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中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9, 26(2):178-180.
[15] 李平, 徐萌, 郭良君, 等. 硫酸吗啡控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对重度癌痛患者镇痛效果的比较. 中国临床康复, 2005, 9(6):178-180.
[16] 刘玉梅, 邵宗鸿, 李薇, 等. 影响晚期癌症伴慢性中重度疼痛患者镇痛效果的因素分析. 临床腫瘤学杂志, 2016, 21(3):251-256.
[收稿日期:2019-06-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67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