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前列腺增生34例磁共振成像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星玉 邢爱娣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前列腺增生症(BPH)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4例BPH患者术前行MRI检查,以公式测量其整个腺体及移行带的重量,术后病检测量切除后标本重量,以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MRI能准确测量前列腺及移行带的大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整个腺体及移行带的重量与手术切除标本重量呈正相关。结论MRI更能反映前列腺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的诊断,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磁共振;前列腺增生
【中图分类号】R44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02-01
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男性老年人的常见病。有尸检报道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50%[1]。既往诊断主要依靠B超检查,随着医学影像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组织分辨率高,无创伤,无辐射,且可多方位成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搜集34例因BHP于我院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MRI检查前列腺及移行带的重量,术后病理检查与之相比较,得到较好的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6月-2011年4月因BPH入我院治疗的34例患者,年龄58-81岁,平均年龄(67.1±10.3)岁,所有患者均有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尿急、尿疼、血尿;直肠指诊前列腺增大,质中、中央沟消失13例,质韧16例,触及结节4例,质韧及结节1例。34例患者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0.87-4ng/mL,34例患者均行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
1.2 前列腺及异性带的大小测量
前列腺重量(g)=π/6×横径(cm)×前后径(cm)×上下径(cm) ×1.05[2],计算整个前列腺及移行带的重量。
1.3 磁共振检测方法
采用安科公司生产的0.3T OPENMARK3000 MRI,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禁食12h。肛门内注气适量以充盈直肠、乙状结肠。留适量尿液充盈膀胱。病人取仰卧位,行T1W和T2W横断位常规扫描。自髂前上嵴至耻骨联合下缘,层厚10mm,间距20%扫描。T1WI TR 600/TE 30MS,T2WI TR1800/TE 90MS,分别采集轴位T1、T2和矢状位T1和冠状位T1像,冠状位T1像向前倾斜使扫描层面与前列腺纵轴平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MRI测量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采用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前列腺中叶严重增生唇状突入膀胱14例,20例患者以两侧叶增生为主,部分中叶增生突入膀胱,其中前列腺包膜欠光滑合并炎症者18例。术前MRI提示包膜欠光滑者术中见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3例MRI怀疑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病理证实为BPH。
2.2 34例开放性手术患者术前MRI测量整个前列腺重量30.2-126.9g,平均(63.5±15.4)g;移行带重量20.1-102.5g,平均(42.8±11.2)g。手术切除标本重量16.7-126.9g,平均(46.3±12.6)g。运用直线相关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术前测得前列腺重量、移行带重量与术后腺体的标本重量相关系数r分别为0.885 和0.889,两者均有正相关。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手术切除后测量的前列腺及移行带的实际值与MRI测得的数值具有正相关,MRI更能反映前列腺的实际情况,可以更好的诊断,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前列腺增生主要是前列腺尿道周围移行带的腺体、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的增生,增生组织呈多发结节,并逐渐增大。前列腺轻度增生时,大小可不变或轻度增大,超过正常范围,在核磁共振上可显示为中央腺信号异常,若前列腺增生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重,则核磁共振可显示为出中央腺体积明显增大。前列腺结节在T1WI加权像上呈均匀稍低信号改变,在T2WI加权像上呈等信号或高、低相间的混杂信号,因外周带受挤压,从而引起组织变薄,故核磁共振上可见一环形低信号假包膜,在T2WI上呈高信号改变。核磁共振可对前列腺进行多平面成像,除准确测量前列腺前后径、上下径外,其矢状面与轴面上还可以明确前列腺中叶增生突入膀胱的情况,为临床大夫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前列腺正常情况下,因外周带多为腺体组织,且组织结构较规则,故外周带在MRI上强化程度相对较低且较均匀。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时,因含腺体、间质、平滑肌的比例不同,其强化常不均匀[3]。另外前列腺增生很少发生在外周带,临床患者较少,本组病例中仅有1例为外周带增生。前列腺增生结节的血供多于正常前列腺,特别是纤维血管型增生结节,多有较为明显不均匀强化,本组病例中增生结节多为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中央腺体,囊变坏死区仍无强化。另外本组病例中有4例患者T1WI上边缘较粗糙,精囊角增大、模糊,个别患者前列腺与直肠之间脂肪间隙较模糊,提示有前列腺周围炎症存在;再次,可根据T2WI扫描结果中根据薄膜是否完整,边缘是否整齐,双侧后角是否对称及静脉丛是否存在与前列腺癌相鉴别[4]。
从本文结果看,分析BPH的MRI信号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前列腺及移行带的大小,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从而可以更好的诊断,为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而广之。
参考文献
[1]顾方六. 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在中国发病情况的初步探讨.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3, 10(15):5.
[2]吴阶平 主编. 泌尿外科. 第一版. 济南: 山东科技出版社, 1993. 938-948
[3]张兴伟, 周康荣, 陈祖望. 快速序列动态增强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0, 34:393.
[4]肖新兰, 习卫民, 张文昌. 前列腺增生症核磁共振(MRI)的诊断价值.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9, 39(2):61-6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82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