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课程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语文对于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语文学习让大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所在,切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课程文化;人文素养;大学语文课程;文化建设
  近日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总体要求。而作为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任的大学语文在高校中已经不再处于重要地位,甚至沦落为选修课。这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人文知识的了解程度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从大学语文课程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人文素养与课程文化的关系
  人文素养是重点研究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等问题,注重人的精神追求。开展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为素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为人处世,充分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当代大学生中,许多学生文化底蕴较弱,精神层面不够丰富,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较低。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自私主义现在越来越常见,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大学语文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在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利用语文学科特点,通过合适的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工具书之外多看人文书,少走弯路。”这足可见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而大学语文教学则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知识,其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多样,形式丰富,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散文无不涉及。再就是,大学语文的教材时间跨度也很长,可以从先秦时期到近现代时期,这些内容丰富的教材包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学生学习大学语文就等同于在吸收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沉淀[1]。
  其次,学生审美情趣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经常会选取一些承载着中华文化精髓的诗歌、散文等。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很好地感知到语文的魅力,体会到那些优美的语言、结构、构思,感受到作品背后作者所传达的感情。有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可以通过文字感染读者,让读者仿佛亲身置身在优美的风光和景色中。所以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大学语文课程是分不开的。
  二、 通过大学语文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 提升阅读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应该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以后,就可以自主阅读除教材之外的其他优秀文学作品,而不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学生迟早是要步入社会的,教师要切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阅读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感受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不仅如此,对学生以后在社会上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仅仅只是一句经典的名言,学生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以后,写作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学生可以从写作中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更丰富地感知周围的事物,还可以引用经典的诗词或句子来充实生活体验。写作和阅读二者相辅相成,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提升交流合作能力
  其次,教师要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丰富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交流合作能力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是将来走出校园、步入社会的基础能力。如果学生不会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人交流自己的意见,甚至做不到与别人团结合作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成长。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与别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人是需要交际的动物。”作为优秀的大学生,更要学会与人交流,与人沟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3]。
  比如,在大学语文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还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如在学习《诸子语录》时,提出“孔孟之道与老庄之道,哪一个更适合现代社会”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提升人文素养。
  (三) 改变课程考核方式
  再者,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适当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现在高校中普遍的考核方式就是通过考试成绩进行考核,或者是将考试成绩与上课次数相结合。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仅凭考试就对学生做出评价是片面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建立独特的考核评价制度。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讨论、上课回答问题的程度等多种形式来评判,切实做到“评价标准分层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方式。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教师也不能单纯的依赖考试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树立发展性评价的评价观,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培养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不以考试为目的,学会“对症下药”,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以后步入社会才能有更好的成长和发展[4]。
  (四) 开展课外实践活動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大学语文的教材内容来设置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语文知识,树立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一些诗词接龙的活动,或者是关于古今文学的辩论赛,关于文学的课外调查和课外报告等等,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巩固所学的知识。“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想要学生切实提高社会技能,学会为人处世,那么课外的实践活动就必不可少[5]。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自身素质,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又能在课外实践中掌握到人文精神,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也可以建立一套关于课外实践活动的课外评价标准,给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予点评或适时引导,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意见或建议。学生的思想要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只有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明白什么是人文精神,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的思想和身体素质才能得到锻炼,对所学过的知识也会有所巩固。
  结语:
  在当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作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中也必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大学语文这一课程平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邱代东.基于叙事伦理的大学语文应用型教学设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11):19-21.
  [2]李玉荣.医学人文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6(1):139-141.
  [3]李苗苗.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精神部署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5):91-92,94.
  [4]马燕.基于课程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研究——以大学语文课程文化建设为例[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1):54-56.
  [5]温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导向的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研究 ——以河北省内大学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2):93-96,封3.
  (作者单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浙江 舟山 316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1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