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中师生关系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以往的关系,建立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被培养关系。探讨了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涵、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通过挖掘师生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探究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应当具备的形态和内容,为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研究与补充。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堂 核心素养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4-0132-02
新一轮修订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科课程采取包括社会活动在内的活动设计,即课程内容活动化;或者说学科内容的课程方式就是一系列活动设计的系统安排,即活动设计内容化。”无论是活动设计内容化还是课程内容活动化,都要求老师在课堂中转变以往的讲授方式。教师从主讲者向引导者转变,学生从听众向主角转变。因此,要对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活动中的师生关系做进一步研究,以满足课堂角色和课堂过程的变化需要。
一、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的内涵
1.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的含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亮点之一是把思想政治课程打造成活动型学科课程。而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就是坚持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要求下对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具体化。将学科活动充分融入思想政治课堂,以期通过学生深度参与学科活动,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是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构建具有教育性、操作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课堂形式,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课堂宗旨,以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课堂核心,课堂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思考的课堂形式。”
2.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的特征
第一,导向性。这是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的首要特征,因为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堂的本质是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灌输,其实施过程应该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意志。
第二,主体性。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吸收了活动课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优势。在课堂实施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传统的“讲授型”思想政治课堂转变为“活动型”思想政治课堂,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探索发现并总结知识。
第三,参与性。参与性主要体现在:课堂准备阶段的参与性、课堂实施阶段的参与性、课堂评价阶段的参与性三个方面。学生通过参与以上三个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同时也为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师生关系范式研究
据现有的师生关系研究可知,师生关系主要分为三种范式。
1.师生间的工作关系
师生间的工作关系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协调一致的关系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教师作为知识的传输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从本质上来讲存在一种上下关系。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才能让学生信服;学生需要理解所学的知识,并满足教师的要求,才能达到协调一致的合作关系。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发起者和课程的安排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从而导致了师生工作关系不协调。
2.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师生间的人际关系主要指师生间建立起来的亲密好友的交往关系。师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双方,每天都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流,虽然现在强调师生之间应当平等、亲密、和谐,但是教师无论从学业上还是人生上说,都比学生成熟。学生不愿意与老师交心,教师对学生的事务和心里活动不理解,因此,师生关系存在着隔阂。
3.师生间的组织关系
师生间的组织关系指的是因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履行的职责不同,从组织和制度上决定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班主任承担组织工作,其余的授课老师作为辅佐。在学生中也有班委等学生组织。在师生的组织关系中,教师是这个组织的权威,学生是被组织者。当前的这种组织关系不具备自我领导、自我发挥的功能,这种组织关系也就不是健康的组织关系。
三、改进师生关系
研究发现,当前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是:不灵活的被动形态。不灵活的被动形态可以理解为在上述三种关系中,教师都作为主动的发起者,学生都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感,活动性。在参与、活动、实践中学习知识,养成性格。因此,在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育的要求下,从工作关系、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上,对师生关系做如下创新和研究。
首先,把教学过程当成一项师生合作完成的工作。在工作中,活化课程安排。好的课程安排是良好教学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在全面掌握教学方向和培养计划的基础上,应就课程的安排与学生进行有益的商讨,充分发挥学生在议题设计中的作用,让学生的设计占重要比例,按照学生自己的意愿学习。通过合作的关系将课程设计议题活化,不仅能让师生双方在此项工作中充分交流,更好地开展工作,也能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参与,对课程目标有清楚的认识。
其次,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当作一种人际关系培养的媒介,师生关系应该摆脱以往的范式。活动型学科课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核心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中,需要渗透学为先导的形态,而此形态的建立需要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群体,与他们打成一片,教师和学生能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与老师的相处过程中,没有心理负担和压力,老师的谆谆教导以朋友式的、娓娓道来的形式沁入学生的心里。
最后,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当作一种组织关系。师生关系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都是组织的创立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共同的组织维护好,建设好。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核心素养不仅包含了基本的学科知识,还包含了内在的全方位的技能培养,在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培养中,应将学生作为师生组织关系中的重要一员,让学生能够参与组织关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学习老师的基本技能,学会与同学、老师建立良好的组织关系,培养出与人交流和交往的、超越学科基本知识的核心能力。同时,良好的组织关系也使学生具备主人翁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行动,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学生。
四、结语
思想政治课具有教育合一的学科性质,要求在学科教学的时候充分结合内容和形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概念也是在这样的背景和要求下提出来的。通过研究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教学活动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活动型学科课程教育的开展和实施。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朱德全,易連云.教育学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靳玉乐.现代教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15.
[5]刘学利.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6]王芳,宋远航.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研究述评[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35).
[7]吴瑕.活动型高中政治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7(25).
[8]宋树梅.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活动型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责任编辑:孙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51078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