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介绍了肥西县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具体包括池塘选择及建设、防逃设施和防鸟网设施建设、人工繁殖、产卵孵化、苗种培育、放苗前准备工作、饲养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泥鰍池塘生态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泥鰍;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S966.4
文献标识码 H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5-0208-01
泥鳅池塘生态养殖主要是合理利用池塘的水体和饵料,利用泥鳅和其他鱼类之间的食物链关系,发挥养殖品种之间的互相作用,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产量的目的。2014-2017年,肥西县廖渡村开展了台湾泥鳅池塘育苗试验和商品泥鳅养殖,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将泥鳅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期为池塘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1池塘基本条件
1.1池塘选择
所选池塘由廖渡村农田改造而成,靠近丰乐河畔,田块平整,地势平坦,土质为黏性土壤。水源来自丰乐河,周围无污染源,水质清新,满足养殖需求。
1.2池塘标准
池塘长90~110m、宽22~25m、深1.2~1.5m;正常保水位达0.9m以上,田块四周埂加宽达1.5m以上,基地中间生产道路宽达3m以上;此外,在池塘两端开挖进、排水口,通过PVC水管控制水位。进、排水口要用尼龙筛绢作拦鱼栅,进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以上。
1.3防逃设施
在池塘内侧设置防逃网,网目不大于10目,用料是尼龙网,间隔3~4m固定1根木桩,木桩高度1.6m以上,埋入土中0.3m,尼龙网高出水面0.3~0.4m以上。
1.4防鸟网设施
在泥鳅苗种放养前,池塘的上方通过尼龙绳和竹杆等固定,离水面上方0.6m处覆盖防鸟网,防鸟网在池塘四周与防逃网联结,达到无死角全覆盖凹。
2泥鳅养殖技术
2.1人工繁殖
台湾泥鳅雌亲本来源于本场,雄亲本通过外地选购。亲本规格达到10~16尾/kg,经过前期强化培育,达到繁殖要求后,开始进行人工催产。选用的药品是绒促性素(HCG)。配制方法:1kg雌性泥鳅亲本用药2万国际单位,雄性减半,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背部肌肉注射法,注射量为0.2~0.4mL/尾。
2.2产卵孵化
2.2.1人工授精。台湾泥鳅由于个体较大,自然授精成功率较低,基本上采用人工授精。将注射后的亲本及时放入产卵池中待产,一般经过10h以后可达到人工授精要求。先给雌性泥鳅进行体表脱水,把泥鳅卵子挤入溶器中,再取出雄鰍精囊,进行人工授精。
2.2.2孵化。泥鳅卵通过脱脂后,放人孵化槽水体中,最佳孵化水温为25~28C,温度过低或过高会影响孵化率和成活率,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C。刚孵化出泥鳅苗全长仅为3.0~3.5mm,吻端具粘着器,能做简单的游动,此时是泥鳅幼苗下塘的最佳时期。
2.3苗种培育
采用常规方法培育苗种。前期将豆浆加鸡蛋黄作为泥鳅苗种开口饵料,3~4d后水体中出现红色色带,表示有大量的枝角类、桡足类和草履虫等,蛋黄停用21。10d后,魚苗能够喂食粉料,豆浆逐步停用。粉料用含量36个以上的蛋白较好。
3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3.1清塘消毒
鱼种下塘前10~15d,要用漂白粉或二氧化氯进行全池高浓度消毒。
3.2水质培育
消毒后,放苗前3~4d,施放有机肥225kg/hm2、生石灰150kg/hm2,加水深至0.3~0.4m,以培养天然饵料,待池塘水色变绿、透明度为0.2m左右后投放鳅苗。
3.3鳅种放养
放养品种是台湾泥鰍,来源于本场的苗种基地。5-6月,当水温稳定在20C以上、苗种培育到3cm以上时即可投放,要求苗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鳅苗的放养密度为27.0万~30.0万尾/hm2。在鳅池中可搭养鲢、鳙等中,上层鱼类600尾左右。
4饲养管理
4.1饲料投喂
建议用泥鳅专用彭化料。泥鰍的摄食与水温有直接关系,前期是泥鳅苗种生长高峰期,建议使用高蛋白饵料。进人7月以后,可以投喂常规料,水温在20~23C时,每天投喂3~4次;水温为25~28C时,每天投喂6~8次;水温超过30°C时,减少投喂次数。在生长期内应根据水温、天气的变化适当调整投喂次数,阴雨天可减少次数或停食。
4.2水质调控
台湾泥鳅喜肥水。苗种下塘后,前期可根据水质肥瘦合理施肥,以培养枝角类、昆虫幼体、丝蚯蚓和藻类等天然饵料。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cem左右即可。当水色过浓或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及时补充新水,调节水质。养殖期间,池塘水深保持在1m以上4。正常情况下,每7~10d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30%左右,保持水体的溶氧量在3.5mg/L以上。在水温达30C以上时,应勤换水,并适当增加水深。
4.3巡塘
在养殖过程中,应早晚进宁巡塘,注意池塘水体的水色变化,及时观察饵料投喂后的泥鳅摄食状况;检查进水口、排水口、防逃网以及池埂是否有漏水等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4捕捞
捕捞方法有流水刺激法、饵料诱捕法和排水捕捞法等,应根据情况进行科学捕捞。
5结语
池塘台湾泥鳅养殖面积以666.7~2000.1m2较好。试验表明,台湾泥鳅适宜在肥西县发展,养殖过程中防鸟和防逃管理是减少损失的一个重要环节。7-9月是泥鳅生长高峰期,饵料的合理投喂非常重要;后期水质调节能够有效控制泥鳅病害发生。
6参考文献
[1]潘刚,宋长太,周根勇.泥鳅大规苗种培育实用操作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7(8):39-41.
[2]杨培歌.泥鳅高效人工繁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7(2):9-11.
[3]柳富荣.泥鳅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J].渔业致富指南,2017(7):43-45.
[4]闫明彬.泥鳅养殖应注意的几个方面[]现代畜牧科技,2017(4):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992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