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路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芈隽
摘 要: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是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关乎改革的成功与否。至今,教育部已立项建设了3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各职业学校也立项建设了校级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文章将在学习试点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就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实施路径展开分析研究。
关键词:招生招工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路径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了下一步工作的6项重点任务,针对招生招工一体化任务,提出校企共同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方案,规范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推进招生招工同步、先招工后招生、先招生后招工,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学校学生双重身份,保障学徒合法权益的具体要求。本文将就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路径展开分析研究。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原因
1.1 招生招工一体化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最显著的特征
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等传统校企合作人才模式相比,招生招工一体化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所独有的。在传统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和职业学校签署的是订单培养协议,从劳动法角度来看,学生与企业不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订单培养仅是校企双方在实践教学上的一种深入合作[1]。在订单培养过程中,学生仅具有学生身份,在学生完成学业后,通过双向选择,学生与企业完成正式聘用程序后,企业才和学生建立起劳动合同关系,此时的学生仅有员工身份。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双方在完成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后,学生应该取得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成为正式学徒。
1.2 招生招工一体化是完成其他工作任务的前提
通知中明确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6个重点任务,其中招生招工一体化排在首位。后续的5项工作任务,在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都是需要完成的,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会有不同的工作内涵,也会产生不同的工作成果。比如在标准体系建设任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双重身份,制定适用于双重身份学生培养的标准体系。可见,开展后续的5项工作任务,需要在招生招工一体化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进行,才具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工作任务的内涵。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的主要路径
2.1 招生与招工同步
招生与招工同步,是指校企双方在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协议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岗位人员需求情况,校企共同制定招生即招工计划,共同开展招生即招工工作。只有职业学校和企业均认可的学生才能被录取(录用),被校企双方共同招生(招工)来的学生,同时取得学生学籍和企业员工身份,在接下来的3年时间,校企双方共同对学生(员工)进行培养。
自2014年以来,教育部已经立项建设了3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各职业院校也参照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要求,立项建设了学校级别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部分职业学校建设效果来看,真正能落实招生与招工同步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并不多。主管部门考虑到实际执行情况,在通知中,针对招生招工一体化表述作出了改变,不再强调招生即招工,对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的试点不作硬性规定,更看重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具体落实的过程,强调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本质特征。这样也使各试点单位在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时,有了更多的路径可选择。
2.2 先招生后招工
招生与招工同步需要企业预先与新入学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对于企业来说,除了需要承担该新生3年的培养成本外,还需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机会成本也会增加。在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企业愿意留给新生的岗位会非常少,招生招工同步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面对困境,职业学校可以另辟蹊径,在充分调研企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联合用人企业共同制定招生方案,邀请用人企业更早地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虽然学生入校时没有能够同时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用人企业在介入学生的培养过程后,可以对学生的情况有更深入了解,在企业有用人需求时,通过校内的选拔,与学生签订劳动合同,学生也可以在取得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后,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
2.3 先招工后招生
现代学徒制是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可以从自身需求出发,招聘自己急需的人才,在员工入职后,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以及职业学校的入学条件,选择合适的员工作为现代学徒制培养对象,完成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在近几年立项建设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中,有部分试点项目是由企业来负责实施的,在招聘前,试点项目责任企业可以与合作学校先就新员工的培养达成协议。企校双方要对招聘的不完全符合职业学校入学条件的新员工进行辅导,帮助其尽快取得学籍,取得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完成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
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的主要困难
3.1 学校与企业的目标难以统一
近几年,政府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大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宏观政策环境非常有利于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可是,职业学校和企业由于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天然差异,导致了双方在合作开展招生招生一体化工作的时候,会有比较多的分歧,比如企业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出发,希望学校给予一定数量的招生指標,但是学校因为受到总体招生指标限制,加上需要平衡各招生专业的招生数,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会将学校不能满足的招工岗位数量,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填补,造成企业对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员工方式的依赖程度降低,在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作的推进上也不会足额投入计划、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从而影响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开展的质量。 3.2 学生及其家长对招生招工一体化的认可度有待提高
招生即招工一体化的实施,可以使学生在3年校园学习中得到更多可应用于企业真实工作情境的实操训练,同时,也解决了就业问题。但是学生及其家长并不是都认可这样的安排,因为有些学生希望自己在校时,能学习本专业领域通用的知识和技能,更希望通过3年的在校学习,逐步明确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或者可以继续转本学习,不想被过早地限定在合作企业所涉及的专业范围。这样就减少了校企双方选择合适学生(员工)的机会[2]。
4 有效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措施
4.1 提前做好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安排
职业学校和企业管理体制不同,双方在工作的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通常企业工作流程簡单,决策效率较高,学校往往手续繁琐,一项具体工作的决策,往往会经历一个较长期的过程。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作对工作的时效性要求高,校企双方只有提前做好沟通,将各项工作尽可能提前做好准备,并在招生季开始前完成必要的审批流程,才能保证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作的有效开展[3]。
4.2 强化学校部门间的协作
职业学校通常以专业为学徒制项目的实施主体,企业按岗位招工时,会出现需要不同专业学徒的情况,这就要求学校合作专业的负责人,从大局出发,牵头与企业所需其他专业的有关师生沟通,将企业需求的多个专业学生,纳入现代学徒制项目学徒选拔范围,从而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用工需求。
4.3 积极争取多方支持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校企双方除了自身投入资源外,要多争取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民间团体的支持,只有形成多方参与的氛围,才能更有效保障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的完成。
5 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领域的重大事件,是关乎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国之大计,其中的招生招工一体化工作任务是改革的首要环节,直接关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功与否,应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招生招工一体化的实施要在切实保证学生的双重身份上下功夫,只有学徒身份明确落实到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实至名归。
[参考文献]
[1]王永春,张向红,汪发亮.产权理论视域下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合理性剖析—以校企共建百果园职教联盟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120-122,150.
[2]沈奇,孙建领,赵芬.现代学徒制招生招工一体化运行模式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35):35-37.
[3]刘汉,胡煜明,陈靖,等.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动招生招工一体化实践探索—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9(12):30-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5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