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典故的语言特征及翻译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典故是语言的精华,运用典故能使语言精练简洁,寓意深刻。因而典故深受中外名家的青睐。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巨匠,其作品中的许多词句都脍炙人口,广为人们引用,进而成为英语典故最重要的来源之一。本文以源于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为例,对英语典故的语言特征及典故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典故最显著的两个特征,即结构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和比喻性。同时根据典故的这些显著特征,探讨适合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意译或注释法等,以期有助于准确理解典故的含义,进而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典故;语言特征;翻译方法;莎士比亚作品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21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98
0 引言
英语典故是英语语言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包括词、固定短语或句子。通常来源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文学名著及历史地理等方面。英语典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英语语言的浓缩与精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学巨匠诸如莎士比亚创作的精彩词句。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语言文化信息。
英语典故语言特征既包括结构特征,也包括语义特征。最显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整体性、比喻性方面。本文以源于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典故为例,对英语典故的语言特征加以分析。同时提出了典故翻译的基本方法,包括直译法、直译加注释、意译法、套译法等。以期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典故的含义,从而对英语典故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1 英语典故的语言特征
典故不仅是语言的精华,而且是语言的缩影,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典故较集中地反映出语言的修辞手段和表现手法。主要体现在语义的整体性和比喻性方面。其结构的固定性也是重要语言特征之一。
1.1 英语典故的结构特征
典故的结构与一般语言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固定性,主要表现在构成词缺乏某种能力,如词语的替换,位置的变动,语态的转换,数的变换等。现就分别从词语的固定性和语态的固定性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1.1.1 词语固定性
典故是由固定的词、词组或句子组成。其结构严密,组成典故的词不得随意分隔、拆开、改变顺序,同时典故的组成词也不能随意更换、增减,即使使用同义词替换,也往往使典故的意义丧失,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例如:
a word and a blow(Romeo and Juliet《罗密欧与朱丽叶》)
这个典故的含义是“一句话不对头,就动手;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word”表示“说话”而“blow”代表着“动手,拔刀相向”。很显然,这两个词的顺序不能改变,顺序一旦改变,典故本来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1.1.2 语态固定性
有一部分典故是由动词构成的短语,对这样的典故也不能随意进行语态上的转换,有的典故经语态转换后,原来的意义便消失了。还有一些典故习惯上使用被动语态,也不能随便转换成主动语态。示例如下:
1)A little fire is quickly trodden out.(Henry Ⅵ《亨利六世》)
此典故的含义是“火小易扑灭/小洞易补”,被动语态的使用已经成为固定表达,不能转换成主动语态。
2)needs must when the devil drives(All’s Well that Ends Well《终成眷属》)形势所迫,只好如此/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1.2 英语典故的语义特征
1.2.1 整体性
典故的意义是一个整体,不能完全按字面意义来理解,这是典故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把典故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和翻译,断词取意是不可取的。由于典故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典故的意义与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只有了解典故隐含的深层结构意义,才能对典故的整体意义有更加深刻地认识。
1.2.2 比喻性
比喻是典故意义的明显特征,也是语言的重要修辞手段,可以说典故起源于各种比喻。比喻通常包括明喻、暗喻、换喻、提喻等。他们在意义上都具有表达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特点。其中,典故里隐喻的使用非常广泛,大多数典故都属于隐喻的范畴。
明喻(simile):是指本体、喻体、比喻词(like,as)都出现的比喻,在明喻结构中,喻体和比喻意义都表示出来,含义比较清楚。例如:
as good as one's word(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说话算数,一诺千金。
暗喻(metaphor):又叫隱喻,有本体和喻体,但没有比喻词。在文字上,暗喻比明喻更简洁也更幽默。英语中很多典故都是暗喻。人们使用暗喻不仅扩展了表达的思路和方式,而且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使所表达的内容更具形象性,意向性和趣味性。例如:
1)comb sb's noddle (The Taming of the Shrew《驯悍记》)
此典故字面意义是给某人梳头的意思,而隐含的实际意义则是“打,揍”
2)be food for worms (Henry Ⅳ《亨利四世》)
此典故的字面含义是“成为蛆虫的食物”,隐含意义则是指“死亡,入葬”的意思。
换喻:(metonymy):又称转喻。换喻的特点一般是使用与本体事物有密切联系的另一类事物来指代本体事物。换喻常常用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或形象化,从而使所描述的对象更生动形象。例如: 1)Salad Days(Antony and Cleopatra《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
入世未深的岁月。少不更事的时期
2)man and boy(Hamlet《汉姆雷特》)一辈子,从小到老
提喻:(synecdoche):是用与本体事物同类的一件事物来代替本体事物。一般可以理解为“用部分代表整体”或者“用整体指部分” 。例如:
1)Cakes and ale(Twelfth Night《第十二夜》)
該典故用蛋糕和麦芽酒来代表“吃喝玩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fetch and carry(The Two Gentlemen of Verona《维洛那二绅士》)
通过使用fetch 和carry两个动词,形象地表达出该典故的隐含意义,即“做杂务,打杂,传播小道消息”的意思。
2 英语典故的翻译方法
由于英语民族与汉语民族在历史地理,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别,致使各自的语言文化带有显著的民族色彩,表现在典故上尤为明显。因此英语典故的翻译也成为翻译界的难点之一。典故的翻译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常用的几种翻译方法介绍如下:
2.1 直译法
直译法即指在不违背翻译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翻译中保留英语典故的比喻形象和民族色彩的方法。直译法可以很好地保留英语典故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于文化色彩较浓,比喻形象突出的典故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所以,直译法在典故翻译中应是首选方法。通过直译,既能传达语义,又保留了典故的文化色彩和比喻形象。但是在运用直译对英语典故进行翻译时,首要的条件是英语典故的表达方式与汉语语义表达方式有相似之处,否则就会引起歧义。例如:
1)a little pot is soon hot(The Taming of the Shrew《驯悍记》)
小壶易热,小人易怒
2)crocodile tears(Henry Ⅵ《亨利六世》)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2.2 直译加意译或注释
由于英语典故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大部分典故很难在汉语里找到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反映英语里的含义和背景信息。如果只是通过意译,虽然能传达典故基本含义,但是文化色彩却表达不出来。因此,对于民族文化色彩浓厚的英语典故,通常采用直译加意译或注释的方法。例如:
1)measure swords(As You Like It.《皆大欢喜》)
西方人在决斗前都会比量剑长,故而引申为“决斗,较量”。
2)god sends a curst cow short horns(Much Ado about Nothing.《无事生非》)
该典故直译为“恶牛角短”,注释为“易怒者为害有限”,通过直译加意译或注释,使读者对此典故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刻。
2.3 意译法
意译法是最普遍的一种翻译方法。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英汉语言差异的存在,英语很多典故在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如果直译就不能准确传达典故的真正含义,因此在翻译时不能按照典故的字面意义来理解,一般要按照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重新创造与翻译。例如:
Paint the lily(King John《约翰王》)。按照直译法则译成“给百合花涂上色彩”,这种翻译会让人摸不着头脑,而结合汉语特点意译成“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人们就会一目了然。
2.4 套译法
又称借译法。英语中有少数典故的设喻形式和喻体与汉语基本相同,这种情况下可以把汉语中与其对应的成语典故借用过来翻译。但由于两种语言在文化和认知上存在差异,绝对等值是很难达到的,只能大致等值。例如:
1)look for a needle in a bottle of hay(A Midsummer Night’s Dream《仲夏夜之梦》)在草堆里找针,大海捞针。
2)Bay the moon(Julius Caesar《裘力斯凯撒》)
徒劳,枉费心机。想要得不到的东西,想做办不到的事情 。该典故与汉语成语“异想天开”在喻义上基本相同。都表示“思想或行为不切实际”。
3 结语
源自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是英语典故大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动、精炼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以源自莎士比亚作品的典故为例对典故语言特征和翻译方法加以说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典故语言特征的分析和典故翻译方法的探究,我们了解了结构的固定性和语义的整体性、比喻性是典故最显著的语言特征,也是典故区别于其他语言形式的主要特征。在对典故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典故的语言特点,采用适合的翻译方法,以期达到翻译的良好效果。同时有助于我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但冰洁.英汉成语典故的差异与互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2]党群英.从习语的特征角度谈英语习语的翻译[J].科技信息,2010.35.
[3]张慧艳.浅谈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2.
[4]辜山山.英语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及其翻译方法[J].海外英语,2014.11.
[5]陈定刚.英语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
[6]华泉坤,盛学莪.《英语典故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1.9.
[7]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
[8]平洪,张国杨.《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0718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