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禅调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盖瑞雪

  摘 要 教师口头禅主要有语用化口头禅与语法化口头禅两种,受教学对象及教学科目的影响,不同教學阶段教师的口头禅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口头禅的产生是认知与社会交际两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与连接功能;为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控制使用口头禅。
  关键词 教师口头禅 语用化 语法化 认知 社会交际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26
  Abstrac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teachers' mantras: pragmatic and grammatical. Influenced by the teaching objects and subjects, teachers' mantras in different teaching stages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generation of teachers' mantras is the result of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cognition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functions of concept, interpersonal and conn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teachers should consciously control the use of the mantra.
  Keywords teachers' mantras; pragmatics; grammaticalization; cognition; social communication
  0 前言
  在教育过程中,语言始终是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要求具有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和生动性,其中规范性就是语言准确、简约,戒绝粗话脏话,避免口头禅(韩承红,2013)。但通过调查发现,教师是使用口关禅最多的群体之一。
  “口头禅”指的是口语交际中,说话人经常挂在嘴边、脱口而出的一种使用频率较高而又相对固定、比较短小的语言表达模式。口头禅具有高频重现和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特点。教师作为以“讲课”为主的社会群体,在教育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其语言具有高密度、集中化、互动性、引导性的特点,这也正是教师口头禅产生的职业背景。
  专门针对教师的口头禅进行的研究屈指可数。其中又以“漫淡”“浅谈”或者“慎用”类居多,也有的研究针对教师口头禅提出矫治对策(劳明,2005;高晓兵,2014;冯卫东,2008)。为了更深入研究这一语言现象,我们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师口头禅进行了调查。
  1 教师口头禅调查分析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观看教学视频和数据统计等方法进行研究。问卷采取网络问答的方式, 共467人参与问卷,其中有效答卷456份。问卷兼顾不同性别、不同学习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区域的在校学生的比例。通过调查问卷、观看教学视频,分析教师口头禅的类型、口头禅的形成机制,以及如何将口头禅的使用频率控制在合理的范畴之内。
  1.1 基本类型
  厉杰(2011)将口头禅分为语法化口头禅与语用化口头禅。语用化的口头禅指在话语中可以独立使用,表达特定的概念或者判断,反映说话者特定的交际意图的表达形式。语用化口头禅在一次话语中使用次数不多,但因受语境影响,说话者会在日常教学中倾向使用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这种口头禅表达说话人的自我感受或者特定的情感,有时会出现脏话或者一些常用俚语,有的语用化口头禅具有流行语的特征。如:“晕死了!”“没问题!”“ 必须的!”“ 悲催!”等。
  语法化的口头禅是指在言语交流中不具有独立性,依附于特定的上下文,语篇功能强于概念功能,具有延缓语速、开启话题等作用,在一次话语中可反复使用的表达形式。语法化的口头禅大多是无实际意义的。如:“然后” “那个”“是不是”“对吧”“我跟你讲”等。
  教师的口头禅也包括这两种类型。我们共收集到教师语用化口头禅178条,教师语法化口头禅41条。语用化的口头禅主要出于中小学教师之口,这与此阶段教育性质有关。在此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还需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说教。到了大学阶段,课程类型增加,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完成教学内容,由于面对的是成年人,教师话语风格完全不同于中小学阶段,少了说教,多了集中于某一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和讲解,因此该阶段语用化的口头禅减少,但因受到课程多样性的影响,语法化的口头禅会增多。
  语用化的口头禅大体包括6种类型,每种类型在不同阶段出现的比例如表1:
  祈使类是小学阶段教师经常使用的口头禅,这个阶段学生们自主性较差,很多情况下需要老师明示作某件事情;疑问类在各个教学阶段使用情况基本相当,这说明提问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是一种最基本的互动方式;贬诘类在中小学阶段所占比例远高于大学阶段,这一方面说明教师素质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在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时采用的策略不同。警示类与贬诘类相似,中小学阶段所占比例远高于大学阶段,这说明教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警告,提醒。宣泄类中,中学阶段教师使用的比例远高于小学和大学阶段的教师。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教师面对的是青少年,心理与认知都比小学生成熟,与大学生相比,中学教师与学生相处时间更长,他们朝夕相处,会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所以老师有会在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特定的感受和态度。   在语法化的口头禅中,分为交互类和连接类。交互类的口头禅是指对话中具有引起對方注意或者提示对方参与对话功能的常用表达形式。如:“啊?”“我跟你讲”“对吧?”等。其中疑问式的具有交互作用的口头禅在数量上居多。
  连接类口头禅是指说话人在连续语段中经常出现的连接前后语句的特定表达形式。如:然后、但是、那个、好像就是说。
  无论是交互类的口头禅还是连接类的口头禅都是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口头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语法类口头禅,它们不表达确定的意义,一般情况下删掉不会影响语篇的表达。
  1.2 教师口头禅形成的认知与交际因素
  教师口头禅的产生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是语言选择和顺应的结果。口头禅是说话人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模因的反复自我复制(黄跃进,2015 ),说话者心理认知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都会影响或者促成口头禅。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
  (1)语言神经的自动化处理。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头禅的产生是说话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语言表达模式,它位于说话人心理词库最活跃的位置,在一定的语境下习惯性激活。在中小学阶段,教师会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类似语境频现,促使教师使用一些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些语法化的口头禅也是认知系统自动化输出的结果。比如讲课中,一部分内容结束后,或者在话轮中间、表达上下文特定的逻辑关系时,习惯性使用“那好吧”起到衔接作用。
  (2)特定的交际与互动方式。讲课是一种互动性很强的社会交际行为。课程性质的差异也会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些课程内在逻辑性强,学生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跟上教师严密的思维过程,在此情况下,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断与学生互动,向学生提问、求证,因此产生相对固定的口头禅。
  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口头禅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语言空白,给说话人留下思考的空间。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口头禅的使用和处理体现了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使用语言的策略。
  1.3 功能作用
   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口头禅具有一般话语所具有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小学阶段,口头禅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比较突出,到了大学阶段,由于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师职能的转变、教学性质的不同,口头禅的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更加突出。
  教师口头禅的概念功能是指口头禅在语义上没有(完全)虚化,具有一定的语义真值,传递说话者的信息意图和情感意图。语用化的口头禅大多具有概念功能。教师口头禅的语篇功能,主要指口头禅起到组织语篇、掌控话轮、填充空白以及说话者所期望达成的衔接与连贯等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教师口头禅的人际功能,体现了说话者主动与听话人积极进行人际互动的想法和意愿,具有鲜明的意识程度和主观化的意图。语法化的口头禅一般具有语篇功能与人际功能。
  2 教师如何避免过多使用口头禅
  过度使用口头禅会造成话语拖沓、离散和乏味,这是口头禅给语言表达带来的消极影响。口头禅有时无法避免,但如果能控制使用频率,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紧凑简练。
  (1)教师应对语言表达中是否存在过度使用口头禅的情况有所了解,应有净化教学语言的自觉意识。这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访谈或者督导组听课可以获知。
  (2)如果有过度使用口头禅的情况,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加以控制。通过观察发现,对于连接类和交互类的口头禅而言,如果在一分钟内出现5次以上,则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超过5次或者更多,则有可能分散听话人的注意力,甚至引起反感。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减少使用数量或者更换成其他表达形式减少某一特定口头禅的使用频率。
  3 结语
  教师语言中的口头禅有很强的语境依赖性,一旦缺少这种语境,往往就不会使用口头禅。比如题目的讲解,也许生活中不会用到,但一旦出现讲道理的情境,可能又会暴露出语言习惯。
  教师口头禅这一语言现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是一个内涵丰富、饶有趣味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从理论上可以拓展、加深对教师口头禅这一语用现象的认识。从实践上可以指导教师规范使用课堂语言,使教师语言生动精炼而又张弛有度。
   基金项目:2018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课堂教学中教师口头禅调查研究”(课题类别:H;项目编号:2018SCG252)
  参考文献
  [1] 冯卫东.教师“口头语”现象成因分析与矫治对策研究[J].天津教育,2008(2).
  [2] 高晓兵.教师如何用好口头禅[J].广西教育,2014(38).
  [3] 韩承红.教师语言[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4] 黄跃进.口头禅的语言模因解读[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5).
  [5] 劳明.浅谈高校教师的口头语[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2074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