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利与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互联网+”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内容更新频繁、学习主题明确等优点,但也导致知识间的联系变弱、虚假信息影响学习者学习、对系统化学习造成干扰等,希望学习者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碎片化学习的利与弊,从而扬长避短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互联网+ 碎片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11
  Abstract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fragmented learning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onducive to rapid access to learning resources, learning content is updated frequently, the theme is clear; b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knowledge becomes weak, false information can effect learners' learning and interfere with systematic learning.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hope that the learners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fragmented learning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o as to learn how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earning.
  Keywords Internet plus; the fragmentation of learning
  1 “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学习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为人们见缝插针地学习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供给和交互平台,由此形成了一种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学习方式——碎片化学习。
  1.1 “互联网+”的内涵
  现在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发展已经使人类社会进入了新一代的互联网时代。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呢?简单地说来就是“互联网+各行各业”,比如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等。“互联网+”时代便捷高效的交互技术、多渠道的服务途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在线教育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1.2 碎片化学习使用的媒介
  现在,对于碎片化学习,人们更多地习惯于使用像手机、平板等移动网络设备(硬件),比如微博、微信、知乎等软件。硬件层面的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物理基础,软件层面的工具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直观式的、交互式的学习平台。
  2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碎片化学习是一种动态的,无明确学习计划和方向的学习。系统化学习是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在学校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以及我们在各种教育培训机构里面的学习方式都是系统化的学习。
  2.1 碎片化学习的定义
  碎片化的学习,反過来理解也就是学习的碎片化;学习的碎片化,我们可以将其分解得到知识的碎片化、信息的碎片化、学习方式的碎片化,除此之外还有时间的碎片化、空间的碎片化等等。碎片化学习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互联网移动设备(比如计算机、手机等)或其它工具(各种书籍、报刊等)进行随时随地地、自由地对知识进行片段式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2.2 碎片化学习的特征
  (1)内容碎片化。指的是将整体的知识内容体系分割成多个的小的知识片段,这是碎片化学习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2)时间碎片化。主要体现在:①零散性:即学习者学习的时间不连续;②偶发性:即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是偶然产生的,并没有经过学习者刻意的安排,具有随机性;③差异性: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时间去学习。
  (3)空间碎片化。学习者可以通过使用像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在更多的场合下进行学习,将各个学习场地分割成了碎片。
  2.3 系统化学习的定义及特征
  有专家认为,系统化学习就是学习者先确定自己的学习领域和学习目标,清晰地了解该领域内知识的概念和方法论,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1]
  在基础知识的学习阶段,系统化学习占据了主要部分。系统化的学习方式要求人们在进行学习时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完整性和一致性,也就是说所采取的学习方法、方式不能经常性地进行变更和调整,不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习者学习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
  2.4 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形成了一种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的新关系,比如说现在的微课、慕课、网络课程(像尔雅通识课、超星慕课、爱课程网等)以及各种信息交互平台(微信、微博、知乎、在线留言板、在线讨论区等)这些都是将碎片化学习和系统化学习所形成的结合产物,既含有传统学科知识中的各种专业知识内容体系,又有着学习者个性化的思想成分。
  3 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分析
  笔者通过访问一些在校师生、家长及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碎片化学习的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资源丰富,便于快速获取。人们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获取到的学习资源是丰富的。在大数据时代下移动互联设备可以根据人们平时的上网爱好和浏览相关信息的频繁程度来自动推算出其兴趣爱好和所关注的学习领域,从而自动的在网页端、平台端推送出相关的内容,使得人们的学习变得非常的方便。
  (2)学习内容更新频繁,紧跟领域前沿。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通过博客、微博、微信这些自媒体进行个性化的表达,频繁更新内容,许多互联网用户都会有自己的个人网站或是社交平台,时效性是互联网信息的最基本特征之一,较高的信息更新频率有助于学习者能够获取到关于该领域的前沿动态,有助于扩宽学习者的知识视野。
  (3)学习主题明确,激发学习兴趣。碎片化的学习将系统化知识分割成了一块块的知识碎片,每一块知识碎片都有着一个明确的知识主题。对于学习者而言,在一个主题明确的前提下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文字图片、动画演示和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呈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此外,还具有灵活度较高,针对性较强,吸收率较好等优点。
  4 碎片化学习的劣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当学生进行碎片化学习时,往往会出现“学而不思”“思而不做”等情况。有学者曾指出,当学习者在不同的媒介、不同的载体、不同的任务之间跳转,这样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浅层面,而缺少对知识的汇集、过滤、归纳、反馈和创新。[2]
  4.1 碎片化学习的劣势分析
  由于信息资源的泛滥和学习者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碎片化学习的一些劣势也随之呈现出来。笔者分析主要存在以下三点:
  (1)知识间联系变弱,知识结构松散。在碎片化的学习中所获取的知识,大部分在脑海里呈现的都是类似于一块块的碎片或是散点,这些知识碎片的结构松散,难以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而且跳跃式的学习也让学习者一时难以将新旧知识联系。
  (2)信息虚假劣质,泛娱乐化严重。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学习者通过引擎搜索的信息中参杂了许多虚假的和劣质的信息,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能还会使学习者走入歧途。网上的信息也往往含有娱乐化的倾向,这种泛娱乐化的氛围也会对学习者造成干扰。
  (3)对系统化学习造成干扰。从互联网获取到的碎片化的知识相对简单,逻辑性较低,容易使学习者的阅读变得肤浅。只注重到知识的广度而忽视知识的深度,不利于学习者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者系统化的学习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4.2 对碎片化学习劣势的应对策略
  结合上述对碎片化学习的劣势分析,我们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碎片化知识进行加工和重组建构。碎片化学习最大的弊端就是知识间的关联性较低,没有系统性。我们可以通过对碎片化的知识创建关联来重構它们之间的联系:①将零散的碎片化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整合,来构造学习者自己的个人知识体系,即化零为整、零存整取的过程。②按照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各个主题微课形成层次、组成系列的碎片知识,教师再帮助学习者对知识之间进行关联的引导,可以方便学习者循序渐进地学习。
  (2)纠正娱乐化倾向,培养自律意识。纠正网络信息过娱乐化倾向是网络管理者应该注意的事,信息发布者在发布信息时要注意内容是否过于娱乐化,保持信息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更要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网络技术的改进。可以结合大数据对超链接优化调整,这将有利于学习者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关联,形成联系;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将一些无关的信息给屏蔽掉。因此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碎片化学习劣势的应对将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5 结束语
  虽然目前在“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的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相信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通过将碎片化学习与系统化学习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定将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范式研究》(2017C4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阮珍珍,袁晓斌.碎片化学习的价值体现了吗:信息时代下的碎片化学习探究[J].中小学电教,2017(11):18-21.
  [2] 顾小清,冯园园,胡思畅.超越碎片化学习:语义图示与深度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15(03):39-4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53054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