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的激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燕华
摘 要: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课堂,这是新课程理念下一个探讨得十分热烈的课题。然而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教与学的方式单一、课堂沉闷、师生互动欠佳等突出问题。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案例做以下探讨。
关键词:激活 学习情境 实践活动 探究
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数学中程式化、符号化的东西很多,再加之原有教材割断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些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比较沉闷、呆板。随着课程实验工作的不断深入和逐步推广,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基础教育的冲击与影响将更为突出、更为集中、更为直接地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说到底就是激活课堂,引领学生最终实现一种积极向上、轻松愉悦、富于激情和趣味的学习。新课标也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那么,如何激活课堂,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促成学生自我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链接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改的新理念体现了数学应本着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思想。在教学中,要给数学找个“原型”,把常识提炼为数学,积极构建“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实践中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感悟“生活数学”的巨大魅力,以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在教平面几何中三点确定一平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先找出一把左右摇晃不稳定的椅子,巧设悬念:哪位同学可以加固这把椅子?用什么方法?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建议和方法层出不穷。在讲解了相关知识并解决了问题后,我再设悬念:学校门口的伸缩门的每个单元格为何设计成平行四边形?一连串的悬念引导学生不断开动脑筋,在生活的背景下掌握知识,感受数学。
二、设计学习情境,激活数学课堂实践活动
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充满生机和活力,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处理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的证明讲解一遍。笔者作了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出问题: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电线杆是否与地面垂直?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设计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贴紧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旋转一周,如果靠地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与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是否有比此方案更可行的方案?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得好,他就断定电线杆与地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结合一切所学的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平面,问题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平面内直线的垂直。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直线都垂直,它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作验证,发现确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上的证明。
在以上例子中,教师一步步创设问题情景引出了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其中,成功地创设情境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那么,怎样的情境设计才谓之成功呢?笔者认为,成功的情境设计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生活化,所提的问题必须贴近生活,切入自然;二是具有挑战性,需要学生认真调动和组织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三是具有开放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惟一,“设计”应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三、运用实践活动,激活数学课堂
实践活动是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思考与策略自主探索再创造的学习过程。数学学习应强调实践性。数学的学习不能光靠背、记进行接受知识,而应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思数学、探究数学。因为,学生通过探索与思考,能在自己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理解已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使探索性得到开拓,创新性得到发展。笔者所尝试的实践活动有以下几种:
1.操作激活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心灵手巧,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无意识地教会了学生怎样思考问题。例如,我在讲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时候,让学生拿出事先用纸糊好的圆柱体,分组讨论如何求出。学生们开始分析:表面积=2个圆面积+侧面积,那么侧面积又如何求呢?你一句我一句大家讨论开了……最终学生想到了用剪刀沿母线剪开,发现侧面的展开图原来是矩形,结论很快浮出水面。接着我又提出另外一个新问题:圆锥的表面积又是怎么求?顺着上题的思路,学生同样想到沿母线剪开侧面,当扇面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发出一片欢呼声,接下来扇形的面积又在大家的合作中解决了,课堂充满了欢快声。这种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的数学知识对学生而言是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因为这是他们自主地探索而获取的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2.表达激活学生的思维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某些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在几个字上,这就需要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而表达是思维的“窗口”。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必须首先学会规范化的数学语言。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语言的表达,它不仅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而且还能在不断的表达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如在讲直线公理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的结论,但教师要学生准确表达这个结论时,却得到了很多种说法:经过两点可以画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直线可以由两个点确定……但当教师告诉学生答案都不够准确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继而开展了充分的讨论后,发现是自己表达得不够准确,不能充分表达出结论的本质。学生通过多次的反复锤炼数学语言,明白了“经过两点存在直线,并且是唯一的”这一本质。又如在经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等等,都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让学生认识到必须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数学学科,用精准的数学表达来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3.想象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与生俱来就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任何问题与事物都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去丰富学生所学的知识。特别是在考试的时候,学生不可能动手去实际操作,利用数学模型去直观演示得出结论,必须凭借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分析得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截一个几何体,从不同方向看,都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4.探究激活学生思维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构建当前学习内容。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了学习新知识,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具备先前的知识并不意味一定能学到、学好新的知识,还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二倍角计算公式的推导时,首先让学生回想以前学过的两角和的计算公式;思考能否把二倍角转化成两角和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最后评价统一,补充完善各组的思维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学生激活了知识积淀,面对新问题自然而然地利用先前经验进行真实的认识过程,亲自体验到前后经验的对比和变化历程,心灵产生深深地震动,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收获。因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努力培养学生形成一种依靠已有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已学的知识中独立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产生新创造。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课堂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教媒体的声音与图像的生动性和感染性,一方面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激发起来,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学生带到“身临其境”的环境氛围里去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愉悦,从中获得应有的知识和体验。多媒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在课堂导入上,可巧用多媒体技术激起引趣,还可以创设情景,使学乐结合。在新授内容上,运用多媒体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知识,拓展思路。
总之,激活数学课堂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去研究、去总结、去积累,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激活课堂应成为新课改下数学课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参考文献:
[1]蒋富.如何激活数学课堂.数学人.
[2]王志民.链接生活背景激活数学课堂.基础教育杂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00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