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挖掘评课功能  提高评课功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日舟

  摘要:评课是常见的教学研究形式之一,从普通评课碰到的问题开始,分析其特征和优缺点,然后提出全面评课的思想,具体内容、目的、作用和实施要点,最后和现有的评课方法、量表进行比较,给出自身的定位。
  关键词:评课:方法:体系
  
  一、问题的产生
  
  评课,是指给一节课的总体质量和细节优缺点加以评定或评论,是教学研究工作的常见形式之一。由于工作关系,笔者有机会经常参加听课和评课,并从一次次评课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评课的重要性。
  根据开课性质不同,可以大概把开课的类型分为四类:1.公开课、研讨(交流)课;2.示范课、观摩课;3.评比课、择优竞争课;4.指导课。由于开课的性质不同,即目的不同,听课人的性质、评课的形式、详细程度、侧重点和评课的意图等都有所不同,显然对包括上课者在内的听评课的人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具体本文不展开)。
  为清楚起见,约定几个术语:以上四种课,均为有听课人的课,称开课;被听课的教师称开课人;主要听课人,即课后指导人称主听人;一起参加听课的教师称参听人;同理有主评人和参评人。
  如何让开课人和参评人获得最大收益,得到更多的切实的帮助,如何让评课的所有内容有一个统一的逻辑关系。使得评课内容既见森林又见树木,就是本文的出发点。
  
  二、一般情况的评课目的和作用
  
  1.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在讨论中使大家更深人思考一些问题,也接触到更多的想法,从而对某一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所有参加听评课的人员的认识能力和某些方面的教学水平均有提高作用。
  
  2.对本节课的质量和授课教师的总体水平给出评判:笔者深刻感受到,听一堂课,可以同时看出上课教师的水平和本节课的质量,这是不完全相同的两个方面,有时候,还有比较明显的区别。
  
  3.给授课教师以指导:授课教师为上好一节课,肯定做了精心的准备,考虑了较多的东西,同样的讨论内容,对他而言,理解是最深的,受益是最大的。
  
  4.给听课、听评课的其他人以指导和启发。
  
  三、全面评课的基本思想
  
  1.改革性设想,付诸实践:由于指导课的评课是相对来说最为详尽的,在此基础上,笔者经多次尝试后,总结出一套较有实效的,深受教师欢迎的“三个层次”全面评课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对一节课的各个环节,既有全面而简单,又有选择性、有侧重点、允许略有交叉地作深入讲评、分析,进而在关键地方,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系列方法,如有必要,可例举类似情况论证。这样对一节课的评课至少需要一小时,写成文字约7000―8000字,甚至更多。这种方法在近两三年的实践中获得多数同行的肯定。
  
  2.概括“三个层次”评课法的基本理念和内容
  “三个层次”评课法指对一节课的评课,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来点评。
  宏观指在这节课中教师体现出来的,不受一节课的影响,而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不变的素质,当然是比较大的方面。具体有:教育观念、教学理念,其中包括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教学基本功;个人的激情;课堂调控能力。
  中观指老师对本节课中表现出来或看出来的大的方面,如包括: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对本节课处理的意识,所用的教学手段等,教学气氛营造,设计理念和思想方法,课的总体设计流程、框架、情境设计,难度及其梯度设计,问题呈现时机的设计,对教学要求的理解和把握、对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处理,一节课总的实施效果。
  微观指本节课中具体的环节、步骤中,反映出来的教师的具体行为,具体的意图,或当时的教学思维,对具体教学行为的因果分析,具体环节的优劣评论,或建议,或讨论,或疑问。微观一般通过课堂笔录和回忆细节按时间顺序来点评的。
  用这个观点来看目前所见评课,则微观占80%以上,宏观、中观没有明显区分,占20%以下。
  
  四、全面评课的目的和作用
  
  1.通过评课,从各个角度来评论这一节的优缺点及得失情况。
  
  2.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老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理论认识水平、个人素质等各个方面。
  
  3.联系课堂中某些情况,教师的行为(包括主动所做的事,或被动的处理),联系其他教师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类比,来说明多数或部分教师经常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共同存在的某些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有例子的给出实例,说明这些情况在其他老师身上的发生、经历、改正的历程和结果,也证实对原问题分析的原因的正确性,或还存在不明原因,或未存在理论认识上的原因,只是实践经验上的不当处理方法,以供借鉴。指导思想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4.对教师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点评之后,自然会上升到一般的做学问的途径、学习的方法论等,结合教学设计、说课、案例等一系列对老师的专业要求,通过形象比喻,从理论回到实践,再分析这位教师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平时的做法,想法,通过大家的交流,沟通,进一步了解、增进开课教师和听课老师、点评人三者之间的了解。
    五、做好全面评课的要点
  
  1.详细记录课堂实录,并及时记录点评。尽量记录有特征性的原句,及时在听课本上写点评,想法,把有多数教师共同存在的问题或反映出大问题的想法记在醒目的空白处(如听课本的顶部),并使用多种符号以示区分不同类型。
  
  2.需要记录的中观方面内容,写到听课本右边空白栏,宏观方面则写到最后的课后点评栏。
  
  3.为节省记录时间,要尽量使用符号、短语、英语字母,并学习速记理论和自创一些简单的速记方法。例如:用x―S表示信息技术,用⊙表示重点等。
  
  4.评课时要细致而深刻地发现问题,并能借题发挥讲原因,讲理论;充分运用掌握的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实践与理论相联系对比讲解;通过现象说本质,对具体行为的评论,联系类似的事例,来说明隐藏在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帮助老师找原因,并一起探索或指导他如何探索改进缺点、解决问题的方法。
  
  5.通过课堂中某些情况,特别是教师的行为(包括主动所做的事,或被动的处理),联系其他教师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况,进行类比,来说明多数或部分教师经常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即共同存在的某些原因,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6.书面稿补充:在口头评课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只能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来讲。没有详细讲评的,还可以在活动之后,把所有内容整理成文稿发到所有听评课人员手中。一般这样完整的评课写成书面稿,约有4000-6000字。
  
  六、比较和定位
  
  1.与一般口头评课比较:从上文可看出,这种全面评课法在普通口头评价基础上改进,以口头评价为主要形式,也可整理成固定格式、有逻辑体系的文章。其他优点不再重复。
  
  2.与常见的评课量表比较:笔者参阅了几种较典型评课量表,发现一般都分为七、八个大的方面,每个大方面下有4―5个小点,如此既有宏观,也有中观,但微观方面则分散到前两者中;各小点之间通过权重来得出最后的总分。量表突出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而全面性评价突出了指导性功能。
  
  3.全面评课吸收了两者的优点,属于系统的、全面的、有机的、指导性的评价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0235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