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词教学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文学内涵丰富而深远。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当前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不仅是教授学生基础文化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加大了古诗词的比重。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为此,语文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古诗词教学
新课标进一步强化和提升了古诗词教学地位,不仅从数量上提高了对小学生古诗词阅读的要求,更从内容上进行了提升。由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和探究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模式的創新提高古诗词的教学质量。但在目前的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高品质的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情感能力,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下面,本文以语文S版教材为例,浅析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很多教师目前对古诗词教学仍然存有一些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古诗词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小,因此不希望将过多精力放在古诗词教学上。很多教师把古诗词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背诵上,很少带领学生进行理解。但古诗词教学中的中鉴赏教学非常重要,它对于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审美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模式存在问题
在目前的古诗词教学中还有不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中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对古诗词兴趣的建立,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对语文产生抵触心理。这种过于呆板僵硬的课堂模式并不能发挥出古诗词对培养学生审美和情感等方面的效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重视朗读教学,感受诗歌韵律
古诗词对仗工整,讲究平仄和押韵,在节奏上和音律上都有一定的美感。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诵读,通过诵读促进古诗词教学。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古诗《绝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找到诗歌中相互对应的内容,两个对一行、鸣翠柳对上青天等,这时学生在诵读中会充分感受到朗朗上口,也便于学生进行记忆。学生在一种自娱自乐的氛围下进行古诗学习,并通过诵读领略春天的生机勃勃,教师再配上适当的音乐,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记忆诗句。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诵读也能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音律美,从节奏和音律中感悟诗中作者的情感。
(二)揣摩古诗字词,品味诗歌意境
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揣摩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通过品味这些关键字词,让学生从整体上正确把握整首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李白的古诗《独坐敬亭山》时,我让学生自己朗读前两句古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尽”和“闲”这两个字,体会作者在整首诗中流露出来的孤独感。学生通过品味其中的关键字词能够体会到这首平淡的诗歌中的动人指出,也能很好地将自然景色和作者的情感进行融合,感受古诗中营造的寂静氛围。
(三)借助想象,体会诗词中描绘的情境
古诗词的学习同样离不开学生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发挥想象力能使学生拓展自己的思维,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情境。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鹿柴》时,整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山间所见到的景色,营造出来的也是一种相对静谧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山林间可能看到的景色,阳光洒在青苔上的样子,通过想象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闭上眼睛仿佛置身其中,甚至还可以尝试让学生扩写古诗,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古诗词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和现实生活的结合。古诗词不仅有着高超的表达技巧和写作手法,同时还蕴含着很多道理,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赠汪伦》时,我先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用桃花潭水来比喻和汪伦之间的友情,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仿照这首古诗写一首同主题的诗歌,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激发。再如,在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忆江南》时,我让学生感受家乡美,然后试着让学生按照诗歌的格式创作一首和赞美家乡有关的诗歌,唤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目前因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本文就古诗词教学的一些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让学生通过诵读、品味关键字词和展开想象等方式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晓娟.关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12)
[2]周丹.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J].小作家选刊,2017(21)
[3]唐贤.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探讨[J].速读(中旬),20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09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