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提升语文素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师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大胆质疑、主动提问、问中求新、带着问题读、有效运用“问题教学”,能使学生有问、想问、敢问、能问、会问,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教学;语文素养
小学阅读教学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将“问题教学”有效运用于课堂教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一个学习气氛热烈的“大讲堂”。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有效性凸显,语文素养也得到提升。
“问题教学”的一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自读、自悟,发现并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通过“提出问题,启发思考;边读边议,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归纳总结;练习巩固,应用提高”的过程,训练学生在思维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谈如何有效运用“问题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新的教育理論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策略来研究。在教学中,老师若能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通过有问则论,有问再读来解决,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课堂上学生不再是一味听讲,而是报告和讨论;教师不再是一味讲解,而是指导和点拨。讨论的前提是有疑问,因此,让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因势利导,放手学生在读中求解或讨论化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
1.提倡大胆质疑、主动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若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必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提问,并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探求问题的答案。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我让学生先认真自学课文,自读、质疑问难。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一下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在自读后纷纷汇报了通过自学所掌握的内容,同时学生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人如此贫穷,为什还要省吃俭用地喂养海鸥呢?”我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读后讨论,然后我再做适当的点拨,最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得出结论。这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通过细读课文深刻体会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这样,质疑导思,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和欲,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疑问、矛盾、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我很注意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思悟。有时直接提出问题,有时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有时让学生从微妙的结果去推论原因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我抓住课题中的“借”字质疑:“借”的意思是征得别人同意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和金钱,使用后再归还。而课文写诸葛亮从曹操那得到的十万支箭,既没有得到曹操的同意,也不会归还。如果把“借”字换成“骗”字,不是更恰当吗?问题一抛出,学生就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激烈地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体会出诸葛亮用曹操的箭去射曹操,有“借”有还,“借”字用得十分巧妙,再读课文时,学生兴致盎然。
3.鼓励问中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重视发散求异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摆脱思想的僵化、呆滞;有助于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克服思维的定向、拓展思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重要的是尊重个性,培养发散、求异思维。教师在提倡学生大胆质疑的基础上,应该鼓励学生“问中求新”,即在主动学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如:在教学《亡羊补牢》时,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养羊人丢了羊之后怎样做才能确保羊不再丢失失呢?让每个小组讨论。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学生脱口而出:“及时堵住那个破洞!”有的同学虚心听取,经过思考,提出质疑:“丢羊之后及时修补羊圈,万一补了这个洞又破了那个洞,那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马上提出了“要全面加固羊圈”。这时,又有学生评议:“为了不再丢羊,补牢是不是唯一的办法?”学生再次热烈讨论,提出了“派人守候羊圈,逮住狼,把狼打死,彻底消除隐患”的治本办法。紧接着,又有学生质疑:“如果不止一只狼呢?”学生们又认真思考,激烈讨论,提出见解。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中求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带着问题读,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带着问题读,扶放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全面调动学生参与意识的良好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容易理解的课文或段落,可采用“质疑法”放手让学生自学,深奥难懂的课文或段落,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等,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向非常明确,有利于全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如:我在教学《花钟》一文时,设计了以下问题: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寻求答案,这样一来,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断地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当我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时,发现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较为完整地回答上述问题,可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自已的参与,感受到了自身的能力所在,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认真引导,有效运用“问题教学”,以问题为主线,贯穿教学始末,改变教师的机械灌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有问、想问、敢问、能问、会问,更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当课堂的问题预设由学生提出,问题意识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主动探索文本时,我们的语文课堂必将散发活力,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必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伟华.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1(6)
[3]曹桂华.浅谈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运用[J].学周刊c版,2014(18):1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7489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