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融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的集体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集体活动中老师无法面面俱到的考虑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因而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区域活动。区域活动作为小范围的活动,是进行小组教育和个别交流的好时机;便于老师有时问去观察、把握幼儿的学习情况、发展进度。通过提供生活化的区域活动,让幼儿的学习轻松做到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学、又回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区域活动;生活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是幼儿主动地探索问题解决途径的方式,对幼儿的各领域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幼教工作者应该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和区域游戏有机结合,根据“指南”的科学指引,科学合理地设置各个领域的区域游戏,进而实现幼儿在各个领域中的区域游戏的生活化,增大幼儿游戏教育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使幼儿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接受区域游戏的科学教育,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生活化的区域设置
“生活化”活动区这一设想源自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要把完整的社会生活向学生开放,与儿童的生活世界保持紧密的联系。事实上,幼儿正是在模仿成人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成长并形成社会性的。教师向幼儿展现一种生活化的区域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区里通过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来获取经验,即所谓“做中学”。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创设的愉快的氛围中自由探索。生活化的活动区紧紧围绕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把幼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或者发生过的事物融入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再次提炼,丰富、改进、修正实际生活经验,更好地适应生活并更新生活,让教育成为促进幼儿成长的动力。生活化的活动区具备以下特征。
(一)生活化的活动区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社会。
幼儿与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逛街,一起买菜……生活中的每个程序都深深地印在他们童真的心灵里。幼儿园是幼儿另一个生活小天地,他们在这里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众多的同伴可以激发幼儿做更复杂、更社会化的事。比如,幼儿在“小舞台”安静地观看表演,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不满足于只做这些,当他们发现舞台边上有“小吃店”的时候,就会想到去买一些小零食外带进入“小舞台”,边看表演边吃零食;当他们知道不远处还有理发店、小医院、小工地的时候,就自然会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己曾经做过或者看过的事,就愿意选择更多的区域去探索和尝试。生活化的活动区让幼儿有机会再现自己平时的生活,使幼儿有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二)生活化的活动区能为幼儿提供扮演社会人的机会。
杜威说:儿童应该向着成人方面发展,成人应该成长得像儿童的样子。在构建生活化的活动区时,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为幼儿提供扮演不同社会人的机会。我们把每个区域设置成一个社会职能部门或者社会场所,幼儿进入某个区域后就会找到相应的角色感觉。比如,当进入“建筑队”时,他戴上“安全帽”,就成了“建筑工程师”,他把平时观察过的建筑工程师的言行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满足了幼儿对“建筑工程师”这个社会角色的认识需要。生活化的活动区里的扮演活动不仅仅局限在“建筑队”里,当“建筑队”的“工程师”搭建出了“小区”,发现缺少了“小区”内必要的绿化设施从而开始筹划绿化布置的时候自然而然的衍生出了“绿化队”进行合作游戏。幼儿进行构建生活化的活动区就是要給幼儿营造一个生活化的环境,让幼儿在扮演社会人的过程中体会、体验、表达不同人的感受,帮助幼儿找到自己最理想的成长方向。
二、生活化的环境创设
《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需要我们为幼儿提供生活化的环境,使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促使幼儿借助老师的引导,不断超越自我,从而获得丰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并且以游戏的方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从而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区域游戏中,我们十分重视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创设,采用集体商讨、共同布置等形式组织幼儿创设班级户外区域游戏环境。如在学期初组织幼儿商讨户外区域的种类、场地划分以及区域材料投入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设置了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等区域种类,进行了合理的区域划分、制定了规则并达成共识。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们的区域游戏环境已经不在局限于本班范围内的区域游戏时,又组织他们与其它班级孩子、老师的进行商讨,开展了部分区域的班级混合游戏,拓宽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范围,给了幼儿更广阔与丰富的区域游戏环境。另外,为了给幼儿更自主的游戏空间,某些区域游戏的具体位置是不固定的,如写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游戏需求拿上画板自由选择场地进行绘画写生活动,这样在整个户外区域游戏中,幼儿就是主人,他们在主动创设游戏环境后,游戏参与性更强了、更主动了,处理问题能力更强了,同时在游戏中也更好的与老师、同伴更建立了合作交流的关系。
三、生活化的材料提供
冯晓霞在《幼儿园课程》中这样定义区域活动概念:“所谓区域活动或者活动区活动,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区域游戏的正常开展离不开材料的辅助,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材料,能进一步吸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生活物品随处可见
将生活中的物品搬进区角,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操作和体验。如:在生活区中摆放豆浆机、石臼、石磨、榨果机等让幼儿制作豆浆、鲜榨果汁等,让幼儿体验生活中的劳作乐趣。在表演区中投放竹筒、木屐、矿泉水瓶、油桶、汤匙、脸盘等,让幼儿随音乐节拍敲打、感受音乐节奏,也可以让幼儿根据歌曲的内容筛选出合适的生活乐器,如脸盘、汤匙等,然后再根据歌曲内容进行伴奏。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幼儿都能以积极主动的方式去学习,获得愉快及成功的体验。 (二)生活材料变废为宝
《纲要》中指出,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物品制作玩具、手工艺品等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或开展其他教育活动。在区域游戏中引入自然材料的同时,我们也考虑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使用,这在创意美工区尤为突出。如我們用废旧酸奶盒和盖子制作了小花盆,然后再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花盆做的独一无二;用废旧的薯片罐子包上色彩鲜艳的彩纸制作出了建筑队孩子们使用的建筑材料;用废旧的报纸制作户外游戏中使用的纸球,搭配废旧快递盒制作出的“小背篓”组合成抛接玩具;将废旧的浴帽收集起来用彩色纸条进行装饰,制作出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假发”……这些生活中废旧物的改造活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审美潜能及创造潜能,激发了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生活化的游戏指导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科学的有目的的指导分别渗透于区域游戏的各个阶段,因此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离不开教师生活化的游戏指导。
如在科学区幼儿探索磁铁磁性的奥秘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探寻磁铁的磁性,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幼儿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磁铁间的相互吸引和磁铁能够吸住哪些金属。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磁铁相互吸引的同时在中间加上间隔物,尝试记录磁铁的磁性与间隔物厚度之间的关系。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磁铁的大小,间隔物的厚薄进行多角度的探索。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幼儿的游戏水平与生活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幼儿生活的经验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区域游戏水平。因此,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实践和总结,这样,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创设灵动的、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氛围,让区域游戏成为孩子们获取经验、发展智力、锻炼能力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冷霞.让幼儿区域游戏生活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9(19):33,100
[2]柏翠香.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生活化的区域游戏活动[J].考试周刊,2011(89):235-236
[3]陆义萍.浅谈幼儿园生活化区域游戏氛围的创设[J].读与写,2017(11):214
[4]殷藜芬.对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经验化的实践研究[J].小学科学,2017(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7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