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教育家叶圣陶早就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人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为要进人这样的境界。”叶老这段精辟的阐述,其内涵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习惯;创新学习;培养学生
  其实质就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至关重要。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深深感受到,能够自学的学生,才是善学的学生。
  面对这个如此重要的课题,笔者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起:
  一、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
  古入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自学习惯,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人的一生离不开学习。因而说: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假如一个人,他虽然经历过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学教育都是在老师的教学下完成的。如果将来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即使,就是现在学生时期,现代教育向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个性,教学上要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精讲多练的原则。
  一节课40~45分种,要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只有摒弃传统的“注人式”“满堂灌”等陈腐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学生运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学生身边的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好其作用。在自学课文和作文时,遇到的生字、难词,熟练地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及时解决,以扫除阅读和写作中的障碍养成写字正确用词恰当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上好一节课的“前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上课前,让学生将课文阅读二~三遍对课文的内容和主题有个初步的理解,一些简单和一般的问题,通过阅读和思考自己就搞懂弄通了,那么所剩的疑难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将会得到更透彻地解决。
  (三)培养学生课堂大胆质疑、解疑的习惯
  “要自学,靠自己学”。自学,责于“自"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思考,务必坚持“双疑”是质疑,二是设疑。有疑当质疑,无疑当设疑。比如,如果对《这不是颗流星)这个题目有疑那就应当质疑:为什么要以《这不是颗流星》为题?如果對《羚羊木雕》无疑,那就可以设疑:是以《羚羊木雕》为题好,还是以《一件小事》为题好?还是以《这能全怪我吗?》为题好?要不要解疑?自己能解疑就自已解疑,自己不能解疑就请教老师,请教同学,以至解决疑难问题。
  (四)培养学生课后整理归纳的习惯
  课后复习是一堂课的延续,这个环节也不能忽略。学生在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用图表式框架式和结构式等梳理成章,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达到更好地扎实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五)培养学生运用自学符号自学的习惯
  为了 不使学生自学陷人盲目性,我给他们指定了专门的符号。如用“口”框出生字难词用....画出重点词;用“一-”勾画出关键句用“?”勾画出不理解的难句;用“△00”勾画出主要人物等自学符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都能用这些专门指定的符号进行自学,在课本上勾画圈点。
  二、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为,面对知识的大海里,每个人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所掌握的知识只是沧海一朵浪花。所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就会通其要领,得心应手地打开知识之宝库,在知识的天地里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营养里尽情吮吸。用笔描绘奇丽的图景,用笔抒写瑰丽的华章。因此,要指导学生如下的自学方法:
  (一)指导学生养 成正常的心理状态。如1.养成开始学习迅速、敏捷和不延时的习惯;2.养成心平气和耐心学习的习惯:3.养成注意集中、专心致志的习惯。
  (二)指导 学生养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如1.养成学生自己科学合理的支配自学的时间,来学习各科作业的能力;2.养成学生在一定地方、一定时间独立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三)指导学生运用字典词典和参考书等工具书的方法。(四)指导学生在图书室查阅图书目录、找参考资料的方法。还有利用互联网的便利、快捷,上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筛选知识,为我所用的能力。
  (四)指导学生利用书本上的索引、目录、附录插图等用以搜集参考资料的方法。
  (五)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如1.能够看出各段的中心意思;2.能够读得快,而且了解其意义;3.能够记住书中要点;4.能够用自己的话把书中的意思表达出来:5.能够会摘要、列提纲、作表解的方法摘录书中的要点,以便将来复习之用。
  (六)指导 学生做笔记写感受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七)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复习所学知识的方法。(九)指导学生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决解决问题的步骤。
  (八)指导学生组织材料和写作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把自己从阅读和实际经验方面得到的知识加以系统地组织,然后写出来与同学交流。
  三、指导学生形成自学的技能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功夫靠自己。学生掌握了科学的自学方法,就逐步形成自学的技能。
  学生工作以后仍要自学,其自学的效率就取决于自学的技能如何。培养这种自学技能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自学的技能包括:1.自学的组织技能2.自学的信息技能;3.自学的智力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的精神
  人的天职在 于追求高远的目标。这个高远的目标,即学生通过自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让学生将其贯穿在整个自学过程的始终把它作为行动的指南与动力,才会真正懂得“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在自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永不自满,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发挥主观努力,达到成功的彼岸,撷取胜利的喜悦。
  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就得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自学是一个很艰辛的过程,贵在坚持。如果“- 日曝,十日寒”,是没有结果的,只有发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能学有所成。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自学成才者,都具有此种精神。
  (一)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精神
  在自学中,一些同学往往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虽然花了不少的心血,下了很大的功夫,其结果甚微。因此,要让学生懂得: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一丝不苟、细致认真,自学才能取得成效。
  (二)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世称大圣人,都能虚心求教,不耻下问。难道我们更不能如此吗?在自学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要让学生随时请教老师和同学,那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学问。
  (三)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无止境。面对新世纪,许多知识待我们去掌握,许多领域待我们去探索。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才是无悔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强者。自学能力的培养,是造就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如果学生能具备上述自学的素质,那么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受益终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08018.htm